铁海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白居易和苏东坡,深夜赏花家不归,都在
TUhjnbcbe - 2025/5/11 17:45:00

白居易和苏东坡,一位是唐朝人,一位是宋朝人,都是历史上很有名的人物。

有意思的是,虽然他们不是同一个朝代的,但却都干了同样一件事,足可以看出诗人们的心底是相通的。

这两位,痴痴地演绎了一出类似的顽皮天性的小喜剧。这里就有两个真实的故事,说它真实,因为是他们自己在诗里说的。从某个角度说,这文字就相当于“活化石”,不会有假的。

白居易的故事:“山寺月中寻桂子”

每说起白居易,人们首先津津乐道的一定是“素口蛮腰”这件事。蓄妓玩乐,虽然始于东晋,但却盛行于唐代,白居易在这方面也毫不out。从他的诗中知名知性的歌妓就有十几个,最出名的是小蛮和樊素。唐孟棨《本事诗·事感》中记载:“白尚书姬人樊素善歌,妓人小蛮善舞,尝为诗曰:樱桃樊素口,杨柳小蛮腰”。

白居易还有另一个有意思的故事。

在杭州的天竺寺,他曾作过一首《忆江南》:

江南忆,

最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

郡亭枕上看潮头。何日更重游?

诗中,“山寺月中寻桂子”,惟妙惟肖地描述了这样一个场景,夜深了,诗人还没有回去睡觉的意思,而是在寺中的桂树林中穿梭,赏玩着桂子,直透着诗人一股略带顽皮的天真童性。

我不太同意有的人把诗中的“桂子”作为“桂花”解释的说法,比如“游走在天竺寺中寻找中秋盛开的桂花,登上郡亭枕卧其上,观赏起落的潮头。什么时候能够再次去游玩?”。

这个“桂子”,并不是桂花,而是桂花的果实。人们常说,“铁树开花寻常见,桂花结子无处觅”。民间还有一个说法,桂花结果寓意着吉祥。由于“桂子”和“贵子”谐音,因此也寓意着喜得麒麟男孩的意思。

苏东坡:“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如果说,白居易只是在天竺寺的桂花林里“贪玩”,夜深了,仍不肯回屋睡觉,还在月下赏玩桂子,那苏东坡就有过之而无不及了。

公元年(宋神宗元丰七年),苏东坡被贬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在第五个年头时,他写了这样一首诗: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

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后两句,尤为流传。

你看,孤独让诗人担心到了夜深人静的时候,海棠花会离自己而去,于是点起了高高的蜡烛,映照着艳丽的海棠,不要“睡”去。这两句,暗示了诗人的落寂心境。

其实,这里暗隐着一个典故。据记载,有一次唐明皇召贵妃同宴,可杨贵妃因为昨晚的酒还没有醒,被侍女扶来时玉钗乱插,唐明皇看到这个样子,笑侃到:“海棠睡未足也。”

白居易月下赏桂子,是一种情调;但苏东坡就不一样了,满肚子的话无人倾诉,报国无门的忧郁,使得他只能在漫漫的黑夜里,与海棠花去交流了。

两位诗人都各自讲了一个夜读花语的真实故事,只是朝代、花语、心境不同而已。

1
查看完整版本: 白居易和苏东坡,深夜赏花家不归,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