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令是词调体式之一,指篇幅短小的词。小令通常以五十八字以内的短词为小令,如《十六字令》、《如梦令》等。
既是小令,顾名思义为小而精干,虽然简短,却意义深远,读来韵味悠长,让人回味无穷。
《苍梧谣》
宋·蔡伸
天!休使圆蟾照客眠。
人何在?桂影自婵娟。
天呐!不要再让这一轮圆月照得我这离家的人无法安眠了。
一人孤身在外,面对满月,思绪万千。此时此刻,心中的那个她在哪儿呢?月宫里,只有桂树的影子斑斑驳驳,无人赏看。
他乡之客本来就满怀离愁别绪,何况如水的月光下,又怎能不思念心爱之人。
《阳关曲·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苏轼和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心中欣喜不已。欣喜的同时却也有着相聚之后不得不再次别离的忧伤和感慨。
夜幕低垂,云纱轻卷,寒意在天地间悄然弥漫。银河如细水静流,无声地倾泻在夜幕之上,而那皎洁的月儿,宛如一块无瑕的玉盘,静静悬挂在天际,散发出柔和而清冷的光辉。
美景却如诗如画,一份难得的宁静与美好。世间本就聚少离多,明年的中秋,我又将身处何方,与谁共赏这轮明月呢?
《如梦令》
宋·李清照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读李清照的词,总有着百转千回的感觉。
词人不忍看到海棠花谢,故把酒以消愁绪,翌日晨起宿醉尚未尽消。
本来以为经过一夜风雨,海棠花一定凋谢得不成样子了,可是侍女卷起窗帘,看了看外面之后却漫不经心地答道:海棠花还是那样。
“雨疏风骤”之后,海棠怎会依旧呢?
于是,词人问出“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你知道不知道,风雨后园中的海棠应该是绿叶繁茂、红花稀少才是。
《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宋·姜夔
冷红叶叶下塘秋,长与行云共一舟。
零落江南不自由。
两绸缪,料得吟鸾夜夜愁。
宋神宗时,白石回到故乡,秋日登上彭氏小楼,感叹自己飘零的身世,忆念远方的亲人,写下《忆王孙·番阳彭氏小楼作》。
火红的枫叶片片飘落进秋天的池塘,我乘着小船与浮云一起四处飘泊。
如今飘泊在这江南水乡,实在是身不由己。
想起我和她的恩爱是那样缠绵悱恻,她一定也一夜又一夜地思念着我。
《忆王孙·春词》
宋·李重元
萋萋芳草忆王孙。柳外楼高空断魂。
杜宇声声不忍闻。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春愁闺怨,以写景来寄托“忆王孙”的闺怨之情!“萋萋芳草”至“柳外楼高”、“杜宇声声”由远及近写至庭院深处的“黄昏”、“雨打梨花”、“闭门”,组合出百转千回的幽怨愁绪,将思妇的情感表达得内敛又幽深。
“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快到黄昏的时候,又下起了淅淅暮雨。思人依旧未归,雨滴打在梨花上,其声揪心,不如深闭院门。
《杵声齐·砧面莹》
宋·贺铸
砧面莹,杵声齐。捣就征衣泪墨题。
寄到玉关应万里,戍人犹在玉关西。
捣练制衣的目的是寄与远戍边关的丈夫,而题写姓名、附寄家书之际。却泪水涟涟。一想到丈夫远在万里外,归期渺茫,生死未卜,今世今生,也许再无相见之日。不禁愁肠千转,泪随墨下。“泪墨题”,一边磨墨,一边落泪,泪水和着墨水写信。饱含了一位思妇的心酸和无边的思念与牵挂。读来让人感慨万千。
《十六字令·归》
宋·袁去华
归!目断吾庐小翠微。
斜阳外,白鸟傍山飞。
归去!青翠掩映的山腰幽深处是我的家。“斜阳外,白鸟傍山飞”,青山和白鸟相映成趣,一个“飞”字,使寂静得的图画生机盎然。
表达了词人不愿与统治阶级同流合污,弃官归隐的意愿。
《江南春》
宋·寇准
波渺渺,柳依依。
孤村芳草远,斜日杏花飞。
江南春尽离肠断,苹满汀洲人未归。
烟波浩渺,江畔翠柳依依,柳枝轻舞飘扬。芳草萋萋,蔓延至天际,犹如绿色的绸带轻轻飘扬。夕阳的余晖洒在村落上,一片寂静无人,唯有杏花纷纷扬扬飘落在地,如同离人的眼泪,凄美而哀伤。江南的春天已经悄然离去,留下的只有离人的愁思和无尽的思念。汀洲之上,蘋花盛开,洁白如雪,却无人欣赏。心上人尚未归来,思念之情如同江水般滔滔不绝,无法遏制。
“蘋满汀洲人未归”,将离愁抒写得淋漓尽致,等待之人的青春年华孤寂落寞的漫长等待中逐渐流逝。
读来不禁让人神伤。
不得不佩服这些词人的文字功底,通过寥寥数语,就能将自己满满的情意表达得淋漓尽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