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海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党的生日井冈山入党的那一刻
TUhjnbcbe - 2025/5/27 18:23:00

——开国上将杨得志的人生追求

陈辉

01

“加入共产党,是杨得志在人生道路上产生的一次新飞跃”。将军曾这样谈起他对共产党的认识:

共产党是“好人”,是我对党的最初印象,待到自己参加了红军,特别是上了井冈山,才慢慢知道,做一个共产党员是很不容易的。

参加红军前,我们邻村有两个人被国民党抓去了。临到砍头的时候这两个人硬是不弯腰,不下跪,直挺挺地站着。后来,人们说他俩是共产党。

井岗山的生活极其艰苦,有的同志却把衣物、食品让给别人。对这样的同志,人们总是以肯定的语调、钦佩的心情说:“他是共产党员!”

打土豪时,得来的东西,有人装进自己的腰包,挥霍了。人们又议论了:贪财的,不是共产党;无私的,准是好党员!

井岗山时期战斗很频繁,看到那些冲锋在前,退却在后,甚至用自己的生命掩护他人的同志,大家都认为他一定是共产党员。

我最初就是这样接触党、认识党、向往党的。

02

年10月的一天是杨得志人生的转折点,这一天他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从无产者成长为这个阶级的先进分子。将军一生都忘不了井岗山黄坳的那座小庙,他曾这样地回顾当年的情景:

入党宣誓会是傍晚在黄坳那个小庙里举行的。没有桌子,没有凳子,只在墙上挂了一面很小的党旗。站在党旗下,由党代表颜有光同志带领我宣读入党誓词:“牺牲个人,服从组织,严守秘密永不叛党……”他读一句,我读一句,连续读了三遍。然后,颜有光同志和我握手,并且告诉我,因为我的家庭是赤贫,组织上决定我入党后没有候补期。

03

建党60周年时,将军在一篇《信念的力量》的短文中写到:

“红军是靠党的领导,靠共产主义信念,一步一个脚印走过来的。”杨得志也正是靠这个信念。赴汤归来又蹈火,死里逃生,又出生入死的。

04

年,杨得志从朝鲜前线回国参加建国四周年庆典,在天安门城楼上,毛主席当着大家的面说:“此人大名叫杨得志,当年强渡大渡河的红一团团长。此人一直是志愿军,上井冈山就是自愿去的。”毛主席的话,是对杨得志同志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共产主义政治品质的高度赞许。

入党后,杨得志立志把自己的一生皈依给共产主义事业,为了人民的解放,向着黑暗的社会更加勇猛地冲杀。

44年后,杨得志重返井岗山,专程去了黄坳,但那座小庙已经不存在了,可是将军却说小庙永远在他的心里。当年他的入党介绍人颜有光,在井岗山斗争中,英勇牺牲,但将军却说,颜党代表领我宣誓的声音语调,清楚地留在我的记忆里。

人的一生,要经历无数的风风雨雨,有的随着岁月的崐流逝,会渐渐地淡忘,但将军却对入党的情景永生难忘。可见,加入共产党对杨得志后来的成长,产生了多么巨大的作用。

跟着那面党旗,将军一生都在战火中奔跑,在弹雨中穿行。征程上是血、足迹上是血、身上是血、身旁也是血。这鲜红的血迹中,有亲人的血、有同乡的血、有战友的血,也有将军自己的血。

05

年1月3日,杨得志出生在湖南省醴陵县南阳桥的一个赤贫铁匠家庭。母亲直到离开人间也没有自己的名字。家中无田无地,连住的两间茅草破屋也是人家的。全家的生存都靠父亲和叔父打铁挣来的几个钱勉强糊口,一个风箱,一个炉,一个砧子,以及一些锤子、钳子、火剪,便是这个家庭的全部家当。

很小的时候,杨得志就和父亲学打铁,将军至今还记得,幼年时父亲对他的启蒙:“伢子,你要好好地学哩,我们一家人就只能靠这铁砧子、火钳子活命哩!”白天他跟父亲、叔父走乡串村打铁;夜晚露宿在人家的屋檐下或古庙旁。

将军11岁那年,母亲在“月子里”得病去世,日子更难熬了,他不得不外出替人家放牛。晚睡早起,风里来雨里去,还时常挨打受骂。这样的放牛仔生活,在将军人生中占去了三年的时光。

14岁那年,杨得志在哥哥杨海堂的带领下,到安源煤矿当了挑脚。每天担着百把斤重的煤担子,在矿区艰难地往返着,稍不如意,穿着绸子裤的工头和戴着白手套的外国人,就会大打出手。杨得志渐渐明白了:安源矿是洋人和老板的天堂,是矿工的火坑。离开安源矿后,将军又给地主家做长工。

铁匠、放牛娃、矿工、长工,这就是杨得志将军18岁前的人生经历。苦难的童年、少年、青年,为杨得志成长为共产党的名将奠定了阶级基础。

年1月,18岁的杨得志,在哥哥杨海堂的带领下参加了红军,从此走上了由士兵到总长的道路。

人们对贺龙元帅靠两把菜刀起家闹革命的传 奇故事十分熟悉,而对杨得志将军手持梭镖上井岗的往事却鲜为人知,但将军对此却永生难忘。

毛泽东、朱德与井冈山时期的老同志

杨得志刚入伍的部队是朱德、陈毅领导湘南起义时建立的红7师,仅有几百人和少量的武器。杨得志到师属特务连3排7班报到后,班长从稻草铺底下摸出一个梭镖头,对他说“去找根木棍砍砍,把它装好。”杨得志一看,那生满铁锈、都快磨平的梭镖头,转身就走。

“杨得志同志!”班长火了:“我再说一遍,去找根棍砍砍,把它装好!”杨得志仍无动于衷。突然,班长大声喊道:“全班持枪集合!”

杨得志愣住了,全班人站在他面前。包括班长在内,手中的武器全是梭镖和大刀。班长瞥了他一眼说:“想要‘汉阳造’好呀!打仗的时候自己夺去!”杨得志无话可说了,扛起梭镖随红7师上了井岗山。

入伍不久,杨得志就赶上了战斗。这是一次在黄昏时进行的阻击战,也是杨得志第一次参加战斗。战前,他向班长表示要用梭镖缴获两支汉阳造,送给班长一支,班长笑着点点头。战斗打响后,连长一声令下,杨得志手持梭镖冲入敌阵,与敌人短兵相接,进行了白刃格斗。一个敌人被杨得志拼命的虎劲吓破了胆,拿着枪拔腿便跑,杨得志紧追不舍,最后敌人跑不动了,举枪投降。杨得志喜出望外,以为得了一支“汉阳造”,仔细一看是支杂牌枪。他遗憾地去找班长,发现班长腹部中弹,生命垂危,班长见到他,用手艰难地指指身旁的一支“汉阳造”,就闭上眼睛。

杨得志心如刀绞,他看着眼前的“汉阳造”,想起了当初对班长的态度,泪如泉涌。从此,他扛起班长用生命换来的“汉阳造”,又踏上新的战斗征程。

说起这些带血的往事,将军的心情是沉重的。他深情地回忆起那些对他人生产生过重大影响的流血者:“和我一起投奔红军的25人,在井岗山时期就剩下我一人了。我时常想到颜有光和老梁同志,是他们把我介绍到党内来。但我却说不清他们牺牲的具体时间和地点。我想到井岗山时代我的两位班长:一位领我第一次打土豪;一位为我夺取第一支‘汉阳造’,他们自己却壮烈牺牲了。我也想到了牺牲在‘八月失败’中的哥哥杨海堂,教我打炮的张教员,死在我怀里的老‘金’团长,并肩战斗的红一团政委黎林同志……井岗山,赣南闽西,长征路上……多少优秀的同志离开了我们啊!他们如果活到今天,有的将是出色的党的工作者,有的将是难得的军事指挥员。”正是这些先行的流血者,激励着杨得志成长、奋斗、前赴后继。

06

在将军的履历中,我看到的则是他为人民百战沙场,留下的足迹、血迹、功绩:

红军时期的杨得志

红军时期,他任战士、班长、排长、连长、营长、团长、师长;苦攻长沙、血战“5次围剿”、四渡赤水、巧涉金沙、突破乌江、强渡大渡河、鏖战“直罗镇”,浴血冲杀,负伤战斗,荣获红星奖章。

年杨得志与战友合影

抗战时期,他任团长、旅长、纵队司令、冀鲁豫军区司令;大战平型关、冀鲁豫反“扫荡”、曹东南战役,恶仗、硬仗、仗仗战功卓著。

杨得志(右一)、罗瑞卿、耿飚组成“杨罗耿兵团”

解放战争时期,他任纵队司令、晋察冀野战军司令、兵团司令;上党战役、平汉战役、清风店战役、攻克石家庄、新保安、夺取兰州、进军宁夏,南征北战,功勋累累。

杨得志(中)在朝鲜

抗美援朝时期,他任兵团司令、志愿军副司令、司令,“5次战役”、上甘岭战役、夏季反击战役,他参与指挥,贡献卓越,获朝鲜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枚,一级自由独立勋章二枚。

从朝鲜归国后,首批受衔他获上将军衔和一级八一勋章、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历任济南军区司令、武汉军区司令、昆明军区司令、国防部副部长、总参谋长……

整整60余年,杨得志从阶级的苦水中,从共产党的培养中,从人民革命战争中,终于完成了从铁匠到总长的辉煌历程,成为人民解放军的沙场名将,中外闻名的军事家。

本作品版权归“晨晖军事”所有

图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

1
查看完整版本: 党的生日井冈山入党的那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