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脱口秀是我唯一没有工作功利心的娱乐项目,所以我期期不落,也看完了笑果的团综《怎么办脱口秀》,但从来没有写过它。
因为我觉得脱口秀虽然只有5分钟,但它是逻辑闭环的完整结构,如果非要去发散深入一个话题,那么就会破坏嵌在逻辑线上的笑点。脱口秀是不能解构的,它本身就是解构。
还有一个原因是,虽然都是现实主义,但我们的脱口秀和西方脱口秀不同,西方脱口秀的最大卖点就是性和政治,而我们的脱口秀更像是在边缘频频试探的「犯贱」。
这种既顽强又怂的叛逆,这让同样需要找分寸的我很减压,我不想把压又加回工作上去。
但是这次不得不写了,因为《脱口秀大赛》第五季,实在是太差了。领笑员的选择,让我无法专注享受,不断地分心着急:你倒是拍啊!怎么还不拍?这样都不拍?
领笑员除了李诞和大张伟,请了那英和周迅。
第一期播出之后,就引发了轩然大波,因为周迅忘了拍小鹿的灯,让小鹿活生生淘汰,却让一个乱拳打死老师傅的B站up主晋级了。
这我倒是可以理解包容,因为做领笑员都有一些起初的不适应,以往的一次性领笑员,都会有慢热的磨合期。
但是直到上周末看完整个突围赛,我彻底清醒了。
我以为那英和周迅是发热慢,其实她俩根本没插文化的电;我以为她俩待磨合,其实她俩穿着精英阶层的铁布衫拒绝磨合;我以为她俩有大局观,其实她们内心只有自己职业生涯的大局观。
她俩一不敢拍敏感犀利的段子,二听不懂有点文化知识的梗,三不明白接地气劳动人民的笑点。
这不得彻底完蛋吗?决定选手去留的领笑员对这三种段子置若罔闻呆若木鸡,而这三点正是脱口秀的精髓与血骨,剩下的也就是些哈咯吱窝傻笑了。
打几个她俩没拍灯的例子吧:
孟川说他孩子要上学了,但不是上海户口怎么办?他稳扎稳打两步走,一个是奉劝监督自己的父亲考研,这样他就可以二代落户;二是买学区房,买不起正规学区房,看看凶宅也是喜庆的选择。
教育与落户、买房的沉疴、考研与考公,这个段子融合了中产的汲汲营营以及社会对公职畸形的趋之若鹜,领笑员听不懂/假装听不懂,于是他没有直接晋级。
新人唐香玉很猛,上来就讲,自己是山东淄博他们村唯一的全日制女硕士,于是祠堂经过慎重讨论与研究,特赋她可以给祖宗上香的资格以资鼓励,但埋进祖坟这件事还是绝无可能的,毕竟她是个女孩,是别人家的人。
这段讽刺了什么很显然,弄不好要上热搜的,领笑员颤抖着手还是只能假装听不懂,唐香玉惨遭淘汰。
璎宁,毕业于中国地质大学,她的脱口秀倒没有针砭时弊,只不过试图摒弃一些对地质研究的刻板印象,因为提到了太多学术名词,上了一个恒河沙数的价值观,凌驾了领笑员的知识水平,淘汰。
(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