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海棠

首页 » 常识 » 诊断 » 铁木健之父是铁子高
TUhjnbcbe - 2022/1/3 1:05:00

铁木健之父是铁子高

在西南地区铁氏改余氏的家谱中,记载最多、且能互相印证的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这其中又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铁氏改余氏家谱》明确记载,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

如,重庆长寿秀二公裔余承恕家谱序载:“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杆。太始祖铁世义配张氏,由武科甲第升任辽东铁龙山铁将*元帅之职。忠心报国,钦赐还乡旌表,建坊敕赐“忠义大夫”四字,坊上对联一副: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从文。没后葬九华山之南卯山酉向。墓前石人狮子四个,石马二匹,望柱一对为记。

铁世义公生二子。长名铁子林,次名铁子高,一女名庚姑。建武元年(东汉光武帝刘秀的年号,公元25年)赘壻金东旺,由进士敕授文林郎,知广东嘉应州。铁子林系处士,舒氏生二子,长名铁木耳,次名铁木真,住南京未改,迨至南北混乱,始归一统,国祚九十余年。

铁子高联科及第,任上大夫,配潘氏年四十无子,弃职受封于*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百亩良田不纳粮丁。”

又如,重庆长寿秀二公裔插旗山支房谱《铁改金、金改余氏原由》载:“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地名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杆。太始祖铁世义、张氏,由武科甲第,升任铁笼山铁甲将*元帅之职,忠心报国,钦赐还乡。勅赐“忠义大夫”四字,坊立对联一副: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从文。没后葬九华山之南,卯山酉向。石人狮子四个、石马两匹、望柱一对为记。世义公生二子。长名铁子林,次名铁子高,一女名庚姑。建武元年赘婿金东旺,由进士勅授文林郎知广东嘉应州事。铁子林系处士,娶舒氏,生二子,长名木耳,次名木贞,住南京未改。殆至南北混乱,始归一统。国祚九十余年,铁子高联科及第,任上大夫,夫人潘氏,年四十无子,弃职。受封于*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百亩良田,不纳丁粮。”(雍正八年撰谱余伟才呈余培金提供)

又如,重庆长寿秀四公裔道光28年以诚谱《铁改余原由》载:“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地名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杆,太始祖铁世义、张氏,由武科甲第升任辽东铁龙山铁甲将*元帅之职,忠心报国,钦赐还乡,旌表建坊,勅赐“忠义大夫”四字,坊上对联一幅: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从文。后葬九华山南,卯山酉向。墓前石人四个,石马二匹,望柱一对,为记。

世义公生二子一女,长铁子林,次铁子高,女名庚姑,建武元年赘婿金东旺。由进士勅授文林郎,知广东嘉应州事,铁子林系处士,娶舒氏生二子,长名木耳,次名木贞,住南京,未改。

迨至南北混乱始归一统,国祚九十余年,铁子高联科及第,仼上大夫,夫人潘氏,年四十无子,弃职,受封于*州府麻城孝感乡,百亩田不纳丁粮。”

又如,重庆垫江余阙后裔余德明公谱记载:“余氏乃太始祖铁世义之后矣。铁世义生二子一女,长子林,舒氏,次子高,潘氏,女庚姑,招金东旺入赘为婿。子林,舒氏生木真、木耳。子高,潘氏,四十无子”。后广积阴功,生铁木健。原住南京江南府东门外九华山。

附图:重庆垫江余阙后裔余德明公谱

又如,四川简阳草池镇罗家坝庚七公裔谱序《脉派源流》载:“始祖铁世义,始祖母张氏生二子一女,原座(住)江南府东门外九华山,在狮子桂花树玉石欄杆居住。乃由科甲南宋高祖(历史上没有“南宋高祖”的称谓,但有两个宋高祖。南北朝时期宋朝的开国皇帝名刘裕,叫宋武帝,在位时间公元年至年;唐宋时期北宋的开国皇帝名赵匡胤,叫宋太祖,在位时间公元年至年。)敕封都统元帅,陞在辽东铁龙山镇边数载,忠心报国,告老归故,葬於九华山,卯山酉向,蒙恩圣赐(蒙圣恩赐)牌坊。

忠义大夫联云: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文人。

二房铁世埃生三子,随兄由功,圣封将*於西梁(即后梁,公元年-年。为中国在南北朝时期南朝梁萧詧建立的*权。国都于江陵,统治地区位于梁的西边,故又称为西梁)大国镇边,后归夷国,不知所终。一子名子秀,王氏;次子名子廷,张氏;三子名子炳李氏,生一子名木彪,艾氏。

三房难考,总序长房。

世义长子名子琳舒氏;次子名子高潘氏,生一子一女。

女名庚姑,招赘金东旺,原住湖广*州府麻城县孝感乡聂家坡住,年方二十二岁,科中翰林,陞山东主考,托(脱)靴为记。恩赐万民伞,德义冠。生二子,长子开正娶妻蒋氏,科甲陞江南西安(江南没西安,疑是吉安)府上犹知县;次子开甲娶妻李氏,科甲陞广洲廉洲府钦洲知县,东旺一女名辰姑,招赘长沙府湘洤县蒋玉班为婿,秀士之职。东旺归故葬於长沙府攸洲县,肖家大冲御祭御葬,今有。

长房长子子琳舒氏所生木真、木耳,裔孙亦是巨宦,可多未叙根派,今仍坐江南,未改本姓。其谱序么房铁子高潘氏,乃由科甲中翰林,生木健洪氏、张氏。

元纪敕封,圣赐公田,在湖广*洲麻城县西门外济善桥,公田百倾。所受是时。子高身故,葬於江南上元县。木健无职,娶二妻,四十无子。”(道光二十三年癸卯(年)仲秋(八月)春望八日)

2、有的《余氏家谱》载,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是颛顼之后

如,遵义马坎文选公墓四棱碑文载:“盖闻山发于昆仑,水发于星宿,万物本乎天,人本乎祖,山水相济,上下同情,根本追踪,古无二理。

吾余氏祖派自颛顼而后,为叔嫂不睦惧罚逃入金辽铁盘山居住,因山取姓故姓铁,住居数代后,本元木健祖归朝,为红巾拖累,子孙始散聚,九公一姑,恐祸患之临身,窃负而逃西川泸州衣锦乡凤锦桥,人多影大,难以同行,遂改铁为余,万代不改,乃联诗一首各散。

本是颛顼帝胄家,红巾拖累入西涯,

泸杨岸上分携手,凤锦桥边折柳桠,

否泰是天皆是命,悲伤思我又思他,

十人十马归何处,如梦游云浪淃沙,

余家并无三两姓,十家分作百千家。”

又如,重庆綦江秀一公裔松山谱记载:“帝喾时颛顼之孙名姬星者善造铁枪铁炮,常手执千斤之铁枪,因征服戎狄之外寇,帝喾见之封为铁枪大将*,因以姓铁,其后世代相传。”“沿至元朝明宗时(.2-8)有铁世义其子铁彦字子高,潘氏生三子长铁木耳次铁木乾又名木真,季铁木健。”铁木健父亲为铁彦,字子高。铁木耳、铁木乾又名木真,为铁木健同胞兄弟。

附图重庆綦江秀一公裔松山谱:

3、有的《余氏家谱》载,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与元朝太祖皇帝同宗一脉

如,四川长宁子服公后裔《余氏宗谱》记载:“始祖公原住南京江南府东门外九华山,石狮子桂花树玉石栏杆居住,长房铁子林娶妻舒氏生木真、木耳,裔孙仍坐江南未改本姓。么房铁子高娶妻潘氏生木健祖一人,系大元朝武国城十七渡生长人氏,与其姓奇渥溫氏发脉源流云诀世代,永远存证。始祖公铁木健原系太祖皇帝同宗一脉,受封于湖广麻城县孝感乡西门外济善桥,公田有百亩、公置田业,四十无子。”

又如,宜宾庚五大塔谱载:“世义公之弟娶婆王氏生三子,长名子秀,配袁氏,次子廷,配张氏,三名子炳,配李氏,生子一名:木彪配文氏,其后裔兹为及叙。

始祖世义公配张氏生二子一女。长名子林配舒氏,次名子高配潘氏。一女名庚姑,招赘湖广*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十一都聂家坡余东旺为婿。三十二岁科中翰林院。后升山东主考。没葬长沙府攸县萧家大冲。御赐万民伞。生二子。长余开正,室蒋氏。任江西南安府上犹县知县。次子余开甲,室甘氏。任广东廉州府知州。一女长姑。赘长沙府湘阴县蒋玉班,系文秀。

世义公次子,铁木子高娶配潘氏,生名木健一人,即兹谱发派祖也。

木健子孙。

元朝五国城第七都生长人氏,与奇渥温氏元太祖同宗的派,一脉源流。”

四川长宁子服公后裔谱转载的余之纲撰《余氏启祖序》说:“意谓山发于昆仑山为祖也,水发于星宿,水以星宿为祖也,而人本乎祖。故可昧所由来乎?如我起祖本胡人也,姓奇渥温氏铁木真,初号蒙古,托处乌横。传三世,而铁世义铁木世埃及其后嗣也。世义生子林、子高。世埃生子:子炳、子秀。子林生木贞、木儿。子高生木健。子炳生木标。至世祖元皇帝忽必烈。灭金袭宋混一南北。乃奄有天下而临莅中国焉,是即始祖四世孙铁子林之子木真其人也。又名忽必烈者。以其能,一旦灭宋兴元,而大一统也。太子真金立而中殂。谥曰裕宗。皇孙嗣立,是名铁木耳成宗。维时顺宗木儿、显宗木健,皆以叔祖而为辅佐。而成宗亦善守成。阙后武宗、仁宗,相继而王。又复宽明仁厚。忠信爱人。延祀不绝。则我有元之世嗣。可谓迪惟前光矣。即我木健公九子十登科,荣显之庆。萃于一门。亦足证世泽之厚焉。不意祚运中衰,变生眉睫。改铁为余。十兄弟星流云散。至其所以改之之故。则又非一二语所能罄其源流也。是为序。(明朝进士余之纲)”

4、有的《余氏家谱》载,铁木健之父是铁子高,铁子高就是元世祖忽必烈第十一子铁蔑赤

如,云南庚五公裔孙余艳奎提供宜宾徙昭通新谱载:“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共四子。第四子拖雷(共十五子),(拖雷)次子元世祖忽必烈(共十二子),第十一子铁蔑赤(铁子高)妣潘氏。

历代宗支系列表

元太祖:成吉思汗铁木真(四子)

二世祖:第四子拖雷(十五子)

三世祖:第二子元世祖忽必烈(十一子)

四世祖:第十一子铁蔑赤(铁子高,一子)

五世祖:铁木健(九子一女)

六世祖:(肇姓始祖九子一姑)”

又如,四川名山庚九公裔子珉谱载:“元世祖忽必烈,至正(元)二十年进封弘吉刺氏南必为皇后,生子铁蔑赤(族谱释名:铁子高)娶夫人潘氏,生铁木健。

世祖年高患足疾,进封南必为皇后,临朝颇预国家事,朝臣无不称贤淑。生子取名铁蔑赤,族谱释名子高公,娶妻潘氏汉族女,安徽江南有诰封。食邑休宁作祖籍,皇母庙号在邑中,潘母生子铁木健,不幸其父又亡故。”

5、有的《余氏家谱》载,铁改余为铁木耳之后,族源不确定

如,云南龙陵的余氏宗支《余姓谱系源流》载:“而溯厥先代固皇皇大族,簪缨世胄也(编者注:簪缨世胄指世代做官的人家)!考祖传系铁木耳之后也!因元末避兵,路过泸州,见余阙之忠烈,思余阙乃秘书承右,正言余靖之裔,时阙镇守安庆,陈友谅率兵攻城陷,全家投于清水塘中,后明兵进义之,追封幽国公,谥忠烈,修庙故里,命有司四时享祭,因改铁为余,是一门话别弟兄分离。观其临歧赋诗,有不禁销*焉。”

云南龙陵的余氏宗支《余氏家谱原序》又载:“祖上世在元朝以来,登高爵享厚禄,屡蒙朝廷褒封,祖传歷歷可稽。前代:

宗祖铁木祯为宰相縂摄朝*;

铁石为进士,后为*门侍郎;

铁金为进士,后为兵部尚书;

铁刚为进士,后为宁夏太守;

铁勇为进士,后为定远知县;

铁州为进士;

铁礼为进士;

铁朝为进士,后为浙江太守;

铁甲为进士,后为天水太守;

铁芹为进士,后为汀州太守。”

(民国二十年修撰,余良知、赵桂藻主持编撰,云南龙陵余江鱼提供)

辨析:

遍读众多川、渝、云、贵《余氏家谱》,给人一个由清楚到模糊再到豁然开朗的印象。

首先,多数《余氏家谱》记载,铁木健之父是南京铁氏铁子高。

铁木健家族的世系是:

一世祖,铁世义,配张氏,生二子一女,长子林,舒氏;次子高潘氏;女庚姑,招金东旺入赘为婿。

祖籍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人氏,门前石狮子玉栏杆。由武科甲第升任辽东铁龙山,铁将*元帅之职。忠心报国,钦赐还乡旌表,建坊敕赐“忠义大夫”四字,坊上对联一副:要知都门分九族,正阳立起出从文。没后葬九华山之南卯山酉向。墓前石人狮子四个,石马二匹,望柱一对为记。

铁世埃,生三子,子炳、子廷、子秀。

二世祖,铁子林,处士,娶舒氏,生二子,长木耳,次木真,住南京未改。

铁子高,由科甲中翰林,娶潘氏,生一子木健。

铁子高联科及第,任上大夫,配潘氏年四十无子,弃职受封于*州府麻城县孝感乡;百亩良田不纳粮丁。”

铁子炳,生一子,木彪

铁子秀,王氏

铁子廷,张氏

铁庚姑,招赘金东旺为婿。湖广*州府麻城县孝感乡,十一都聂家坡三十二岁科中翰林院。后升山东主考。没葬长沙府攸县萧家大冲。御赐万民伞。生二子。长金开正,室蒋氏。任江西南安府上犹县知县。次子金开甲,室甘氏。任广东廉州府知州。一女长姑。赘长沙府湘阴县蒋玉班,系文秀。

三世祖铁木耳

铁木真

铁木健

铁木彪

以上世系,上下三代、左右旁系,比较具体、清楚。各谱记载虽不完全相同,但大体一致,非似杜撰,具有一定的历史真实性与可信性。在这一记载中,铁木健为铁子高之子,铁世义之孙。与铁木耳、铁木真、铁木彪是堂兄弟关系。

由此我们得出一个结论:南京铁氏家族本身就姓铁,非元朝皇室奇渥温氏家族。理由有三:

一是上下三代姓氏后的字派有别,铁是姓氏,世、子、木是字派。不象蒙语中千篇一律名“铁木”或“帖木”。因为“铁木”或“帖木”联用,不是姓氏,也不分字派。

二是南京铁氏家族中铁木健与铁木耳、铁木真、铁木彪是堂兄弟关系。元朝皇室中的铁木真是元太祖,铁木耳是元成宗。与铁木健不是堂兄弟关系。

三是南京铁氏与元朝皇室祖籍不同。南京铁氏原系南京东门外九华山,桂花村人氏,元朝皇室铁木耳、铁木真本胡地蒙古郡人。

正如长寿余承恕家谱载《铁改余辩》所说:“更有江南铁木真为蒙古奇渥温铁木真者尤谬,盖蒙古铁木真以奇渥温为氏,江南铁木真乃以铁为氏,即二氏之别奚啻天渊。混蒙古奇渥温铁木真为江南铁木真者,固无眉目之分。概以余为铁氏裔者,不更张冠李戴乎?”

附图重庆长寿余承恕家谱载《铁改余辩》:

也就是说,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真、铁木耳,与元朝皇室中的铁木真、铁木耳,既不是一个姓氏,也不是一个家族,不能混为一谈。

第二,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与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混同,使铁木健的身世和关系变得混乱模糊,使整个西南地区铁改余氏的故事越传越神奇,但始终找不到历史根据。

由于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与元朝皇室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在名字上的巧合,因而有的铁改余氏家谱就误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就有了铁木健“与奇渥温氏元太祖同宗的派,一脉源流”一说。如,由青神余一海等人于年整理的“肃敏祖谱叙”就说:“余姓发源,与元朝太祖同为奇渥温后,名铁木健。”

由于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因而就有了铁木健与元太祖铁木真是兄弟关系一说。如长宁县开佛乡始于民国二十年续修的《余氏宗谱》中所载的余之纲撰《余氏族谱序》中说:“我余氏远祖胡人也,姓奇渥溫氏,籍逮蒙古,处于乌桓,历传有年,易姓为铁。其姓名之可考者,则以铁世义、铁世埃兄弟也。世义生子林、子高,世埃生子舒、子炳、子秀。子林生木真、木耳,子高生木建,子炳生木标。子舒、子秀所生无考。”根据这一记载,修谱者余泗贤认为,木建公乃元太祖铁木真的兄弟,世祖皇帝忽必烈之叔祖父,因此,“旧谱序谓木建公与世祖为同祖兄弟,实误。”忽必烈乃太祖之孙也。又如:大邑上安九龙村《余氏族谱》说:“始祖姓铁讳木鑑,生于宋光宗(赵惇,南宋第三位皇帝,年——年在位)时候,与铁木真同胞也,常谓兄曰:宋氏君弱臣强,屡被金人侵害,不如就机以图之,真主诺言,遂将部下士卒调遣,称帝于干离河之源,与宋争衡,事在宋宁宗开禧元年(年),铁木真祖封鑑祖为元朝丞相,又加封两平王。”但查遍《元史》,没有铁木真封铁木健为元朝丞相、两平王的记载。这是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遇到的第一个尴尬。

由于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因而就有了铁木健与元成宗铁木耳是兄弟或堂兄弟关系一说。因为把木建公解释为元太祖铁木真的兄弟,分手诗“红巾赶散入西崖”等不好解释,把木建公解释为元成宗铁木耳的兄弟或堂兄弟,就顺理成章一些。如,由遵义市三叉镇余家湾余大清保存的余之纲撰写的《余氏族谱跋·祖德流芳》中说:“真金生三子,长曰铁木儿,次曰铁木见,三曰铁木耳。”又如,余一海等在年整理的“肃敏祖谱叙”中说,“皇孙铁木耳立,为成宗。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但查遍《元史》,真金二子不是铁木健,成宗铁木耳也没有弟,更没有封其弟铁木健为南平王。这是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遇到的第二个尴尬。

由于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因而就有了铁木健是铁蔑赤之子或铁蔑赤一说。因为把木建公解释为真金二子不合《元史》,但历史上与成宗铁木耳同时代的,还有《元史》上记载的元世祖忽必烈第十一子铁蔑赤。因而就有了铁木健是元世祖忽必烈第十一子铁蔑赤之子的说法。如,四川名山庚九公裔子珉谱载:“元世祖忽必烈,至正(元)二十年进封弘吉刺氏南必为皇后,生子铁蔑赤(族谱释名:铁子高)娶夫人潘氏,生铁木健。”但查遍《元史》,没有铁木健是铁蔑赤之子或铁蔑赤,又被封为南平王的记载。这是把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遇到的第三个尴尬。

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导致铁木健姓氏和民族的改变。元史明确记载:“太祖法天启运圣武皇帝,讳铁木真,姓奇渥温氏”。成吉思汗铁木真姓奇渥温氏而非姓铁氏。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与元朝皇室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在姓氏上没有任何关联。南京铁氏家族中铁世义以上无世系记载,但铁氏改余氏族谱记载,南京铁氏家族是颛顼之后。颛顼的源流、种族与蒙古族的源流、种族之间没有任何关联。改变南京铁氏家族中铁木健的姓氏和民族,没有任何根据,结果使铁木健的身世和关系变得越来越模糊。

第三,以南京铁氏家族铁氏改余氏故事为基础,演绎出了西南地区铁氏改余氏的宏大故事。

南京铁氏家族铁改余是西南地区铁改余故事的基础。众多铁改余故事,都是在其基础上引入元朝皇室家族世系而成。但由于查不到历史根据,其真实性始终得不到证明。好在不少铁改《余氏家谱》在引入元朝皇室家族事迹时,始终不忘自己南京铁氏家族的世系与事迹,比较完整地记录了自己的世系和事迹,隐隐中表明他们本来就姓铁。

元末最显赫的燕铁木儿宰相世家,是西南地区铁改余故事的另一重要主角。因为燕铁木儿是东路蒙古元帅、其弟撒敦、其子唐其势曾先后担任文宗、顺帝两朝的宰相。他们的铁改余故事是真实的,但他们不是元朝皇室家族。

元末安庆守将余阙之后是西南地区铁改余故事的又一重要主角。因为余阙之后曾经由余姓改姓铁木,再由铁木改姓余,也有九子十进士,他们的铁改余故事也是真实的,但他们不认为自己是元朝皇室家族。

不能排除,在南京铁氏家族、燕铁木儿家族、安庆守将余阙家族铁改余故事的基础上,融入了元朝皇室或其他蒙古族世家。因为在改朝换代之际,他们为了生存,需要改名换姓,蒙语“铁木”与汉姓铁氏相近,铁改余故事也就成了他们的护身符。但这部分人一般称自己为铁木儿或铁木耳之后。在西南地区有的《余氏家谱》中,也有这种记载。但他们究竟是元朝皇室或其他蒙古族世家,也缺少史实证据。

有不少西南地区的铁改余氏家族,特别是明朝中期以后进入西南地区的铁改余氏家族,本来就姓余,他们多为由余后代,是随湖广填四川移民大潮进入四川的。但由于被西南地区铁改余故事所吸引(皇族世家、湖广填四川的“逃难情结”所吸引),也加入了西南地区的铁改余故事的大潮中。他们的切入点是安徽休宁余清(秀一)公。因为在余之纲撰《余氏族谱序》中说,“木见长子,改名曰余清,职任河南太守,返回江南住微州府休宁县,奉剌氏皇后遗旨。”他们虽不是元末明初入“西涯”的,但他们是从江南来的,他们自觉或不自觉地利用余清(秀一)公“返回江南住微州府休宁县,奉剌氏皇后遗旨”的名义,说自己是余清(秀一)公后裔。这可能就是西南地区铁改余氏秀一公支系特别庞大(占所有西南地区铁改余氏的一半以上)的重要原因。好在这些铁改《余氏家谱》在引入元朝皇室家族事迹时,也没有完全忘记自己本来就姓余的历史,认为“若我余姓,因先人坟上长茅出,易铁为余”,“潘氏祖母坟上独生长茅草,更名长茅余有何疑焉”,“况余无二姓,岂有下邳郡属而外,有旁支者乎?”余是“颛顼帝胄家”,与由余之后长茅余同出一源。

但进一步追问,南京铁氏铁世义族源祖源为何?南京铁氏的铁木健为什么要改姓余?南京铁氏的铁木健是如何与元末最显赫的燕铁木儿宰相世家,安庆守将余阙世家拉上关系的,并共同谱写出西南地区铁氏改余氏的宏大故事?这些都需要我们进一步研究。过去我们在这方面太缺少研究了。但无论如何,铁木健的父亲是铁子高,祖父是铁世义,堂兄弟是铁木耳、铁木真、铁木彪,这是明确无误的。

第四,由于误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使铁木健的身世由清楚变得混乱模糊,使西南地区宏大的铁改余故事变得不可信。

光绪年间富顺根九公后裔余绍由就质疑铁改余故事的真实性,他在《铁金余疑》中说,“若我余氏,相传为铁改金,金改余也。旧矣。遍考同宗之谱,皆云出自元铁木健,木健弟兄三人,长铁木真,次铁木耳,三铁木健。木健封两平王,生九子一女,其子与婿皆进士,故有九子十进士之称。因红巾乱起遁入西川,改铁为金,以金相似,又改为余。我族先辈墨谱据此说者亦十居八九。

考元史,铁木真系元开基之祖,即成吉思汗也。铁木耳系元成宗,即元世祖之孙也。旧谱列为弟兄殊属非是,其可疑一也。

元诸王表并无两平王之号,其可疑二也。

元世家表,元宗室世系考及元宰相世系考皆无木健之名,亦无铁改金,金改余之说,其可疑三也。

又云:木健死于外,九子皆不在,女寿英编荆为棺以葬之,故有九子不葬父一女打荆棺之说。考古今往,荆棺峡谓昔有九子不葬父,一女编荆为棺以葬父故名,并未指其何姓。其可疑四也。

且元鼎既革,明太祖混一中夏,凡系元室子孙皆逐出塞外。我始祖果属元室支派,岂能安居无恙?其可疑五也。

有此五疑,其不足信也,明矣。旧谱云云,不知何据?想因丧乱之后谱牒无存,后人欲溯其姓氏所由来,往往得其疑似而即据以为是者,未可知也。年代愈远,错讹愈多,故纷纭踳駮(悖异严重)而不可究极也夫!”

附图四川富顺余氏族谱载《铁金余疑》:

同是光绪年间涪邑子耳坝禀生余树楷在《余氏族谱》叙中对铁改余故事也进行了质疑。他说:

“考姓氏诸书,咸谓由余之后,因名为姓,系出下邳。自本朝嘉庆间,有人送谱自黔省来,云系云贵提督,名步云者所刊,首卷载铁改姓余之事,甚悉。予甫识字时,手其编,反复披阅,不能无疑。弱冠后,应渝城岁试,赴蓉城乡试。遍访同姓,众口一辞,但皆无确据可证予。窃以为,元太祖名铁木真,成宗名铁木耳,泰定名铁木儿,则铁木乃大元皇帝之显称。岂必顺帝时湖广麻城亦有铁木耳?其可疑者一。

木耳有两弟,一木乾,一木健。木健娶周氏、洪氏,生四子:秀一、秀二、秀三、秀四,继娶张氏,生根五、根六、根七、根八、根九,谓皆成进士尚可信。何以前四子皆为太守,后五子皆为尚书,遇合如是之奇耳?且高登科第,但以排行命名,殊欠庄雅。其可疑者二。

尚书本要职,太守亦非下僚,万无可以私逃之理。何以遭谗言间沮,挂冠走避一时,并会于凤锦桥?岂朝中失去四太守五尚书而并无人知耶?其可疑者三。

凤锦桥前改姓为余,以诗为证,有云“余姓并无两三姓”。必前此无姓余者,而后可也。按北宋仁宗朝余靖,官右正言,与权知开封府范仲淹、馆阁校勘尹沫、欧阳修等齐名,南宋理宗朝余玠,授四川宣谕,加置制使,知重庆府,及召还京师,又以余晦为四川置制使,知重庆府。此外,姓余者更指不胜屈。今又改铁为余,则难辨其为余之后、为铁之后,何得云“无两三姓”?其可疑者四。

九人皆进士,临别时题诗一首,语涉鄙俚,适类村学究辈所作。况其诗首句云“余本元朝宰相家”,按《通鉴》,元世祖以和礼霍孙为中书左丞相,以完泽为尚书右丞相;成宗末年,完泽卒,武宗即位,哈剌哈孙仍为右丞相,答剌海左丞相;至大元年,以阿沙不花为右丞相,加宦者李邦宁大司徒兼左丞相;仁宗以伯答沙为右丞相,阿散复为左丞相;英宗以拜住为右丞相,文宗遣右丞相燕帖木儿奉皇帝宝赴漠北,顺帝以伯颜为太师右丞相,撒敦为太傅左丞相。未见有铁姓为宰相者,惟仁宗用铁木迭儿为太子太师御史,中丞赵世延论其不法数十事,故文宗朝监察御史撒里不花、张士宏等奏“近年自铁木迭儿窃位擅权,假刑赏以遂其私,是为元朝巨猾。”英宗时御史大夫铁尖与知枢密院事也先帖木儿谋逆,杀丞相拜住,弑帝于行幄,是又为元朝乱贼,且二人亦非宰相。其可疑者五。

汉唐以来,铁姓罕传,陈简侯《姓氏联珠》只载“铁南仲列琼林之榜,铁钱昭靖难之功。”《正字通解》:“铁为姓,亦只载宋有铁南仲,明有铁铉。”谱谓“南仲为户部尚书,铉为兵部尚书,皆宋时人。”恐误。其余所引铁金、铁玉、铁盔、铁甲、铁铃、铁钊、铁龙、铁虎,其事迹不少概见。元顺帝时有余阙者,登进士第,官淮东宣慰副使,剑都元帅府事,又官淮南行省右丞添知*事,分兵守安庆,大小二百战,战必胜。迨后城陷火起,乃引刀自颈堕清水塘中。妻耶律氏,子德生,女福童皆赴井死。考《元史·本传》:“阙,字廷心,唐兀氏世家,河西武威,父沙剌灭卜,官泸州,遂为泸州人。”故袁了凡谓“阙盖由余之伦,与蒙古同类,宜忠于元。”初不闻有铁改姓余之说。其可疑者六。

予生长僻壤浅见寡闻,虽不敢断其为妄,但掠案头所有之书旁添互证,究不敢信以为真,盖君子之于其先也,知其所可知,不知其所不可知。明太祖自父祖以上,不知其名,朱文公后裔自闽持谱叩求合族,太祖不知,问圣人卓铁,可为万世法矣。及近世好名者,修谱谍远溯前代某某为某官,中叶辙云谱失无考,而后序其高曾祖父。嗟乎,中叶既已无考,安知前此者果为吾之先祖乎?即如汉姓刘,娄敬、项庄(应为“项伯”,疑为原作者笔误)皆赐刘。唐姓李,徐世勣、朱耶赤心皆赐姓李。必合而一之,是混胡越为一家矣,其罪不甚大耶。予同姓有明鉴公者,原籍为江右南昌府丰城县人。明万历四十八年,因避难故徙湖南常德府桃源县草塔湾,生行礼、行仁二公。仁公后嗣失考;礼公生五子讳玉珍、玉瑛、玉珠、玉瑚、玉琏。珠公后裔又失考;珍公、瑛公、琏公、三房虽不能,无迁徙而居桃源者较多;瑚公一房亦有居桃源者,而生齿浩繁,或徙湖北宣恩、或徙四川涪陵,自明迄今,厯二百六七十年,传十四五世派,别支分亳无紊乱。曩者各有支谱,近复彼此会合,纂一大谱。即以明鉴公为始祖,是知其所可知也。凡历朝同姓不宗之类,虽赫然膺显,秩负盛名,概不勉强附入,致有乱宗之弊,是不知其所不可知也。谱成以序属予,予喜不同宗而同姓,无庸以固陋辞,爰出曩所疑者,以互相质证。而深嘉其序谱意,与予有合。特不识高明者,又将以为何如也。”

直到今天,我们也不能很好回答余绍由、余树楷提出的质疑。我们是否应该反思,我们寻根问祖的思路是否错了,是否在攀龙附凤思想的影响下,错误地将南京铁氏家族中的铁木耳、铁木真,当作元朝皇室家族的铁木耳、铁木真,以致把本来清楚的铁木健之父搞得越来越模糊。我们是否应该好好研究一下南京铁氏家族及其发展史,从中找出我们铁氏改余氏的根呢?

以上辨析,只是我们的一孔之见,不妥之处,欢迎大家持据理性讨论并斧正。

铁改余历史文化研究论坛

年3月17日

一、不断提高论坛的思想境界和学术水平。史学研究人员必备德、才、学、识等“四长”。论谱即论史,论谱者必须有较高的思想境界,有敢于正对历史、实事求是的精神;有宽广的知识面,特别是要有丰富的家史和历史知识;有较强的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反对“有耻其先之贱而旁搜显人尊之者,有耻其先之恶而私附于闻人之族者”。

二、团结和睦、齐心协力。既然都是铁改余,就要团结合作。族胞之间各有所长,大家要互相学习,发挥所长,克服所短,各尽其能,齐心协力地办好铁改余论坛。

三、加强调查研究。铁改余家谱的最大特点是祖源或族源的多、繁、杂、乱。而铁改余论坛的根本要求是:追溯祖源族源必须实事求是。这就要求我们要加强调查研究,解决那些争论不休,悬而未决的问题。调查包括实地调查、图书馆、网络调查等,尽可能把更多历史资料弄到手。研究要靠全面系统的阅读和考证已有的各种资料,通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思考,得出合乎历史发展规律和人口繁衍规律的正确结论。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铁木健之父是铁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