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有金花,剑川有阿鹏;大理有喜洲,剑川有沙溪。
喜洲低调,不以物喜。沙溪更是鲜为人知,却是因为太偏僻。你看看它的地理环境就理解了:
沙溪三面环山,只有一条崎岖的公路向北通往剑川。笔者一路进去,有一种“十三不靠”的感觉。这样一个地方,古镇保存完好,实属必然。
但是,这样一个偏僻的地方,怎么会出现一个繁华的集镇呢?若是你把眼光放回到“山间铃响马帮来”的年代,就明白了。在没有机动车的过去,交通全靠走,把货物往马背上一托,翻山越岭算什么?那样一来,沙溪何偏僻之有?相反,它成了周边商旅的必经之地:从剑川来的商人,在沙溪歇歇脚,便带着马帮,走向东南西方;而来自东南西方的旅人,在翻越了崇山峻岭后,来到沙溪,最艰难的路已经走过,还不好好放松一下!
于是,沙溪有了繁华的街道:
有了旅店:
有了餐饮:
有了小桥流水人家:
有了娱乐(大戏台):
还有了美女:
好吧,如果你心有杂念,需要洗涤一下,那里有一座兴教寺:
由于旅客来自四面八方,兴教寺儒、释、道齐供,让三教九流的人都能在那里得到心灵的寄托:
(广兴三教)
从下面这幅楹联,可以看出此地还曾经供奉关公:
一生阴骘昭千古
三国英雄不二人
这样一个所在,自然会吸引文人骚客前往。明朝才子杨慎就曾多次到访,甚为怜惜寺里娇艳的海棠,题诗一首:
两树繁花占上春,多情谁是惜芳人。
京华一朵千金价,肯信空山委路尘。
杨慎的到访,提高了兴教寺的知名度。后人有联:
三教同兴,杨慎题词传中外
一溪名胜,寺登文物冠古今
所以,虽然沙溪镇的大门比较简陋,但何陋之有?
可是交通工具的进步,让沙溪的地理优势不复存在,它不再是茶马古道上商贾旅人打尖歇脚的重要驿站,从而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但是今天的剑川沙溪,折“剑”沉“沙”铁未销,保存较好的古镇成了世界濒危建筑遗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笔者一路看到大兴土木,似乎在修建高速公路。希望更便捷的交通,给沙溪带去更大机遇的同时,又不损坏它原始的风貌。相关阅读
上一站:《大理喜洲:不以物喜》
下一站:《香格里拉·小布达拉》
NY成都客要么打个??,要么点??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