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海棠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古代幻术大揭秘生吞宝剑,仙人栽豆,
TUhjnbcbe - 2022/12/26 20:15:00
福州治疗白癜风的医院 http://m.39.net/baidianfeng/a_4696949.html

经常看中国古代影视剧的朋友对幻术这个名词应该不陌生,那幻术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相信幻术这个定义,您在看过这篇文章之后自己就能找到答案。

中国古代幻术当中的几个代表项目,分别为“剑、丹、豆、环”四术,咱们一一细说。

“剑数”

在幻术当中的剑主要是指吞剑,当然这里的吞剑不是街边逗小孩的东西,而是那种可以伸缩的道具剑。它是中国古代正儿八经的幻术,人家给皇上都演,你敢在道具上出这种一眼就能看清楚的猫腻,那是肯定不行的。

那为什么非得吞剑呢?吞其他的不行吗?

吞剑这种表演在汉代的时候就已经有了,如果要论实战,剑在汉末就已经退出了战场。

可是由于剑的美观、便携等特点,让它仍然受到了贵族和侠士们的偏爱。

至今为止仍然有许多人是剑的拥趸,特别是当剑和皇权形象相结合之后,更给剑增添了其他兵器所没有的贵气。

而且您看在中国古代的那些传说中成仙修仙的道长,他们要是使用剑这种武器就会让人感觉到正义,比如说御剑飞行,剑仙。但是你要换个兵器,比如说锤子仙、钩子仙、砍刀仙,听着怎么都不像个神仙。所以在人们心目当中剑是一个很特别的存在,这样的道具在使用起来才容易有共鸣,有了共鸣表演呢就有了一个好的开始。

打汉代的时候开始吞剑的技术就一直在民间流传,虽然后来跑江湖的艺人当中有一部分人就是靠这一类绝活挣钱的。可是曾经吞剑却是习武之人练暗器功夫的一项基本功,

所以在吞剑这项表演当中得剑是真的剑,只不过它没有那么锋利,也没有那么大那么长,吞起来也是真吞,并不是采用了借位之类的技巧。

其实这项表演如果从医学或者说人体解剖学的角度去解释,那就根本谈不上什么幻术了,其中的原理也很简单,就是硬生生地对自己的器官进行了锻炼。当然,这种锻炼颇为血腥,咱们也不宜多说,古代的江湖艺人就算苦练几年甚至几十年都难保不会出问题,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去尝试。

“丹数”

接下来说说比吞剑更有幻术味道的丹法,为什么说它更有幻术味道呢?并不是说他更简单,而是他在道具的使用上要比吞剑更加富有技巧。这个幻术当中的丹术或者叫丹法,你听这名字就给人一种很神秘的感觉是,但其实这是一种手上的功夫。

当然,我说的这是外行人的话,在内行人看来即使是手也要细化为掌上功夫和指上功夫的区别,有的表演是靠指,有的表演是要靠两项功夫的结合,又要有手掌又要有手指头,个人因为天赋不同锻炼的成果不同,结合自身的特点最终呈现出来的表演方式也不一样。

比如说,有的人表演的时候会拿一粒实心的丹丸,可以是金属的或者是其他什么的,把它从耳朵里塞进去,然后从嘴里边儿取出来,或者从嘴里面塞进去,从肩膀头取出来,或者是从肩膀头塞进去,在胃部取出来等等。

今天我们知道这显然不符合科学,多半是假的,但如果你的手部技巧足够好的话,会让那些看着的人有一种非常真切的感觉,瞒天过海并不是不可能。其实今天我们能够在魔术舞台上看到大概类似的表演,比如说演员手里边的球从一无所有到出现了两个三个十来个甚至20个球儿,就这些技巧都是近年来被人研发出来的。

而在传统的丹丸幻术当中,有一种表演是我觉得是最接近“幻”这个字带给我的感觉的。就是把一颗大粒的金属丹丸放到自己嘴里,放之前还让你让你检查检查,让你看看丹丸是不是实心的,是不是沉甸甸的。然后一口咬在嘴里,你能清楚的感觉到他从嘴里把丹丸咽下去了,他还会给你看看他的嘴,你会发现他的嘴里看不到任何东西。

但接下来他的表演才正式开始,说是气运丹田用真气把这金属球给喷出去。各位应该都吐过唾液,都知道那能吐多远?更何况是那么大一个金属球。

可是这种表演的高手据说就能把吞到肚子里的丹丸喷出去有3米多高,听上去是不是特别的魔幻,但这并不科学。

事实的真相是他不是把重重的金属球喷得很远,而是他嘴里原本就藏有一个事先准备好的丹丸,这个丹丸肯定没有那么重,他运用咽喉部的技巧把大的金属球藏在了咽喉部的某个地方,行话叫球不离口。然后他要把嘴里原来藏的那个比较轻的丹丸给导出来,用气吐的是那个比较轻的球。当然,为了不露馅儿得有工作人员在底下接着,要不然那球一落到地上声音不一样,这肯定就露馅了。

“豆数”

“剑、丹、豆、环”的“豆”是幻术中最神秘的,因为这个“豆”并没像其它三种那样在年代久远的历史中有文字记录留下来。最早的关于“豆”的技法的描述是年清代光绪年间有一个人叫唐再丰所著的《鹅幻汇编》中有描述这个“豆”,但是这个“豆法”只写了多个字,并不是很清晰。

不过在日本有一本书叫《奇术的世界》,根据这本书的说法,日本的幻术是年前由大唐传到日本的,而这些技法当中就有一种叫做“中国珠数”的表演。那如果说这个就是“豆数”的话,足以见得“豆数”的历史也是相当悠久的。

而在表演上呢,这种技法通常会叫做“仙人栽豆”,这和我们之前说的丹法其实很相似,只是在变起来的时候道具不太一样,就是变有或者变没。那为什么叫“仙人栽豆”呢?在中国古代农业社会,大家都知道种东西需要土需要水需要阳光需要时间,但是人家这豆子随心所欲想来就来,可以在身体的各个部位长出来,或者消失,所以得名“仙人栽豆”。

这个表演到后来有一些变化,就是在桌板上放两个碗,拿一根魔术棒,几个豆子,把这些豆子从这个碗里变到那个碗里。在最近这几十年这个表演其实很流行,人们把它称之为“三星归洞”,而且到了现代的时候这个豆子的道具也有了一个进步,就是海绵球。他更易于收纳。在运用手上的技巧的时候也好抓,不容易掉。

“环数”

接下来我们说一说“环数”,这说起来可能是和我的生活最近的一个了。因为在初中的时候我曾经在夜市买过一款四连环的魔术道具,它的原理就是通过一些手部技巧,让观众误以为原本套在一起的铁环可以一个一个地拆开或者是一个一个单独的环可以套在一块儿。

其实就是那个环有的是带豁口的,这豁口始终在手里攥着不让人看见。有的就是连在一块儿的,有就是单个的,但他给你看的肯定都是连在一块的,而手里拿着的是带机关的。这个魔术并不是很难,我在初中的时候大概练了一周左右就在班级的联欢会表演了,大家谁也没看出来怎么回事,只不过我那个时候用的是四连环,而幻术当中讲的是九连环,所以这个难度是更加的高的。

而且这个“环数”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表演,在今天我们出土的文物当中有一个是三国时期东吴的大将朱然的墓葬,他的墓里就有表演“三连环”的壁画。我们由此可以知道在0多年以前解连环类的表演就已经出现了。而到了清朝的时候这个表演就已经很成熟了,有的江湖艺人都可以熟练表演九连环了。

所以这么多年以来,“幻术”的技术也一直在发展进步。我们从幻术当中的剑术,说到了幻术当中的环数,其实这并不虚幻,放在今天来说这不就是魔术吗?你要这么一讲,就把这幻术的神秘感减少了许多。

我想这是主要因为幻术这个词给我们带来的想象太多了,太丰富了,但这不也不恰恰就是表演者所希望达到的效果吗?

如今跑江湖搞表演的虽然不像过去一样在天桥大街上表演了,但是舞台变了手艺升级了,许多表演形式也都用上了现代化的手段,但是艺人们对艺术的严谨的追求没变,这同样是值得尊敬的。而这门手艺,你在表演的时候,你称呼他为幻术、魔术、阿姆斯特朗回旋加速喷气式阿姆斯特朗炮,这都行。不过如果你跟人说这是你的特异功能,你真能变出来个球或者变出个活物,那就真是骗人了。

您对此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留言讨论!

1
查看完整版本: 古代幻术大揭秘生吞宝剑,仙人栽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