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卓绝
来源:钱某某ID:qianmoumou
0最近看到两个报道,感触颇深。一个是发生国内的。
某地区搞扶贫。方法是,给一个贫困村免费送去20头羊。并且还提供饲养管理、母羊配种等技术服务。母羊可是宝啊。养殖好了,不说致富,但脱贫还真是不成问题。但没想到,居然被村民们给吃了。20头母羊,被大家吃剩不到60头。结局令人哭笑不得。另一个是发生在国外。美国《世界博览》杂志披露一个慈善现象。非洲穷,举世皆知。因此,多国援助玉米、小麦等农作物的种子。目的是指望当地好好发展农业。但你猜结果呢?他们不是拿去种,而是拿来吃。有什么吃什么。你援助多少就吃多少。懒到简直没救了!如果你觉得还不够震撼,请再看一组数据。据美国《评论》杂志报道,在过去50年,西方援助非洲的慈善金额高达2万亿美元。2万亿美元什么概念?超过20个比尔盖茨资产之和。相当于非洲54国一年的国民生产总值。但是,这2万亿砸到非洲,硬是连个泡都没冒。“非洲的实际人均收入低于年代。”“超过一半的非洲人口,每天生活费不足美元。”作者总结道:长期的援助,等于是把非洲往火坑里推。越帮越穷。越援助,越“没救”。看似荒谬的现象,其实才是这个世界的运转逻辑——真正能帮助穷人的,不是慈善,而是商业。02先说说慈善为什么没用。《贫穷的本质》有这么一段话:在非洲,慈善组织会免费发放蚊帐。穷人很乐意去领,但真正使用的人却很少。因为它是免费的。可能你会说,既然穷人不缺蚊帐,那就送别的呗!但问题在于,你怎么知道穷人缺什么?张三缺件衣服。李四缺部手机。王二缺个拖拉机种田。······穷人千千万万,难不成你来个“民意调查”,然后再一家一家送去?也不现实。这导致的问题就是,不管你捐什么,穷人永远都是要要要。但此“需要”非真的需要,而只是免费罢了。就像文初的扶贫。当地居民想法不过就是——你给我羊啊?拿来呗,不拿白不拿。让人意料之外,他们没有拿来养殖,而是饱餐一顿。所以,慈善是一种极大的浪费。它没办法解决穷人真正的需求。03那么,直接分钱行不行?有了钱,大家都会买自己最需要的东西。答案是,穷人依然会让你失望。丹碧莎在《无用的援助》讲到一个真事。西方慈善机构发现非洲某地区婴儿死亡率奇高。原因是当地水源不干净,需要整治。为此,他们给了当地一笔钱,并叮嘱村民:你们这水源有问题,得好好改善改善。但你猜村民怎么做的?居然把钱拿去买女人。然后慈善机构负责人就急了:钱怎么拿去乱花呢?!当地村民解释:多买几个女人,多生点孩子,死亡率不就下来了?当然,这纯粹就是狡辩。不过就是花钱纵欲罢了。因为穷人的钱如果不是赚来的,而是“捡”来的。他就不会足够珍视。比如以下2种情况:你辛苦搬砖几个月,累死累活,终于储蓄到万块。有富豪发钱,你顺手领了万现金。你说,这笔钱用途怎么可能一样呢?前者你可能会拿去自我投资。后者却大概率是被拿去挥霍。“由于受惠者无所失而有所得,他很难对自己免费得到的东西进行主观排序。甚至,他都不清楚自己最迫切的需求是什么。”一位经济学家如是说。04免费援助还会导致一个更致命的问题。放大人性的漏洞:懒惰。举个例子。张三出身于贫困地区。工作不好找。赚钱也难赚。本来张三计划着,要不*一把,到大城市去试试······现在,突然有机构每月发块钱,保证张三吃喝不愁。你说,张三还想去打拼吗?怕是给他工作都不想要了。满脑在筹划:能不能多拿一点?是不是我越穷,慈善机构就给的越多?这也就是为什么在非洲,被西方援助最多的国家,经济越是难以发展。理由很简单。既然今年吃完救济粮,明年国外又会捐助,那为什么要自己种地?既然人道主义动不动就“砸钱”,那穷人为什么还要努力工作?要知道,勤奋不是人的天性,好逸恶劳才是。而长期慈善,看似是帮助穷人,其实正在使他们变为“废人”。05孟德斯鸠说,有商业的地方,就有美德。因为穷人真正缺的,是商业,是市场。有网友分享过一个事。一名美国义工和中国义工去卢旺达做慈善。到达贫之后,中国义工看到一个瘦骨嶙峋的孩子,很可怜。他转身上卡车拿食物。但美国义工一声呵斥:“住手!放下!”随后,他告诉孩子,“我们从很远的地方来,已经累了。你可以帮我卸货吗?有报酬的。”孩子一听,兴奋极了。带领小伙伴一拥而上。片刻功夫,货物就被卸完。这时,又来一个小孩。但车内已经没有货物要卸。美国义工就说:“可以为我们唱首歌吗?也会支付报酬的。”小孩欣然答应。关于为什么要这样做,美国义工解释:如果贫穷成为了他们不劳而获的手段,那他们就会变得更穷。反之,也是。在这里,美国义工的行为就不是慈善,而是“商业”——你帮我干活,我给你报酬。当然,在真正的市场里,这种激励模式更持久。也更有利于穷人。你干得越多,拿的就越多。你创造价值越大,获得成就则越高。市场不会同情穷人,但会奖励勤奋的人。这是商业对穷人最友好的地方之一——堵上人性的漏洞,激励他们去赚更多钱。另外,也只有商业,才可能从根本上去改变穷人。因为商业合作是互利的。资本家在获得更多财富之后,自然就会继续投资,扩大市场。于是引发一系列连锁效应。国家有钱了。因为可以缴纳更多税收。穷人能购买更多性价比高的产品了。因为商家在竞争。穷人的收入待遇也会更好。因为岗位需求增加,企业和企业之间有“员工竞争”。从而提升招聘待遇。马云说:“商业就是最大的公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