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海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开国中将,由团长降为连长毫无怨言,山海关
TUhjnbcbe - 2025/1/1 19:33:00
北京治疗白癜风费用是多少 https://jbk.39.net/yiyuanzaixian/bjzkbdfyy/sfxbdf/

文/马荣升

抗日战争时期,山东清河地区活跃着一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武装,领导人分别是马耀南、李人凤和杨国夫,被誉为“清河三杰”。他们三人中,马耀南在战斗中光荣牺牲,李人凤在抗战期间转入地方工作,唯有杨国夫一生戎马倥偬,征战南北,为国家和军队建设立下卓越功勋。杨国夫年参加红军,历任红军团长、山东清河军区司令员、渤海军区司令员兼第7师师长、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副司令员、第43军副军长、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济南军区副司令员等职。参与创建和领导清河、渤海平原抗日根据地,率部参加山海关保卫战、解放长春、四平保卫战和三下江南四保临江、辽沈、平津等战役战斗。他指挥能力出众,带兵打仗经验丰富,作风务实,敢于担当。年被授予中将军衔,荣获一级独立自由勋章、一级解放勋章和二级八一勋章。

“我相信党中央,党中央指向哪里我就去哪里!”

杨国夫原名杨国富,年出生于安徽霍邱县一个贫困家庭,自幼父母双亡,与祖母和弟妹相依为命。他种过地,放过牛,做过学徒,尝遍了人世艰辛,盼望着出现改变命运的时刻。20岁那年,他跑去当兵,却发现照样挨打受骂,原来那是国民党的军队。他不愿意这么不明不白地为人扛枪,便逃回老家给地主做了长工。有个长工和其他人不一样,他见多识广,经常给大家讲些新鲜事儿,这让杨国夫的心里渐渐亮堂起来,并明白了一个道理:穷人要过上好日子,必须团结一心闹革命。后来他才知道,那名长工是一名在暗中发动群众的共产党员。

年1月,红31师在他家乡一带活动。杨国夫闻讯后联络5名长工,带着从地主那里搞来的4支枪参加了红军。由于工作能力强,打仗勇敢,他进步很快,先后被任命为师直属特务队分队长、队长,后来又升为连长,并光荣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年1月,红15军和在红31师基础上改编的红1军在麻城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杨国夫被任命为红4军第10师的一名副营长。此时,正值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发动第二次“围剿”。杨国夫随部队由商南向东开进,他在作战时负伤,但仍顽强坚持战斗,受到师通报表扬。11月7日,红4军和红25军在黄安县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四方面军。不久,蒋介石对苏区发动第三次“围剿”。红四方面军发起主动作战,已升任营长的杨国夫率部参战,四战四捷,取得反“围剿”作战的胜利。他再次负伤,右肺被子弹打穿,落下终身残疾。

年8月,蒋介石对鄂豫皖苏区发动更大规模的第四次“围剿”。由于红四方面军领导人战略指挥错误,致使红军作战失利,不得不向西突围。西进途中,杨国夫率全营在第10师编成内经历了新集反击战、土桥铺战斗、漫川关突围等一系列恶仗,越秦岭、渡汉水,最终摆脱了敌人的围追堵截,进入川陕一带。蒋介石恼羞成怒,调集38个团6万大军对立足未稳的红军发起“三路围攻”。杨国夫奉军部命令指挥1个营掩护军主力且战且退。经过一系列作战,红军打破“三路围攻”,站稳了脚跟。随后,红四方面军进行扩编,4个师扩编为4个军,杨国夫被任命为第30军第90师的一名副团长。在方面军统一部署下,他协助团领导对部队进行军政训练。他以身作则,不仅在战术上严抓细抠,促进了全团官兵的军事素养,而且在政治教育上有板有眼,强化了官兵的战斗作风。在方面军对川军发起的数次进攻战役中,他不仅身先士卒,而且指挥得当,进一步丰富了实战经验,提升了组织指挥能力。作战期间,他被提升为该师第团团长。

年6月,中央红军和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杨国夫所在的团编入红3军团,他改任第11团副团长,随后在右路军编成内开始北上。长征途中,他奉命带领1个营担任全师收容任务。经过艰苦行军,他带领部队终于走出了粮食奇缺、渺无人烟的大草地。由于他对部队动员充分,而且带兵有方,最终圆满完成收容任务,受到师部表扬,事迹还被登在军部报纸上。由于张国焘不执行中央北上指示,反而另立中央,这让红四方面军的不少官兵感到既困惑又气愤。杨国夫虽然不完全明白其中缘由,但他坚信,中央只有一个,闹分裂肯定不对。一天,上级找他谈话,并试探着问他是跟四方面军走还是跟一方面军走。他毫不含糊地说:“我相信党中央,党中央指向哪里我就去哪里!”

就这样,他所在的团被编入红一方面军并北上长征。红军抵达哈达铺时,为缩小目标而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各团改为大队,同时取消营建制,杨国夫改任第10团第2连连长。红军抵达陕北后恢复原建制,杨国夫的职务依旧是连长,但他并不在意。其后的直罗镇战役,让他得以第一次和毛泽东有了近距离接触。战役发起后,他奉命指挥本连担任毛泽东的警卫任务。此时,敌人的1个团向红军设在山头上的指挥部发起进攻,毛泽东命令杨国夫带部队绕到敌人背后突袭。杨国夫安排3名精干战士保卫毛泽东,自己带着部队向敌人猛扑过去。经过激战,红军全歼国民党军第师,击毙敌师长牛元峰,粉碎了敌人对陕甘根据地的“围剿”。年6月,杨国夫根据组织安排到红军大学学习,并担任第一期学员队队长。年底,他调任红1军团第4师第12团团长。

“在革命的道路上总会有暂时的困难与挫折,但只要坚持斗争就一定会胜利。”

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党中央决定从全民族抗战的大局着眼,大力开辟敌后抗日根据地。杨国夫和50多名干部一起奔赴山东敌后战场。在齐鲁这片大地上,杨国夫忠实贯彻党中央关于独立自主开展游击战的指示精神,工作方法灵活,作风务实硬朗,锻造出一支善打硬仗的铁血劲旅,开创了清河和渤海两块根据地,谱写了一首具有传奇色彩的抗战诗篇。

年6月,杨国夫以中共清河特委军事部部长的身份,前往清河区整编抗日武装。当时,清河区有两支武装,一支是马耀南领导的“山东人民抗日救国军第5军”,另一支是李人凤领导的“临淄抗日游击队第3支队”。杨国夫将这两支队伍整编为“八路军山东人民抗日游击第3支队”。然而,整编过程并不顺利,第5军的3支队队长高竹君和4支队队长张景南不赞同公开打出“八路军”的旗号。这两人曾在七七事变后投靠国民党。杨国夫耐心宣讲我党的抗战政策,在晓之以理的同时,严肃指出其错误立场。两人哑口无言,但还不善罢甘休,又别有用心地邀请杨国夫到他们的驻地商谈。杨国夫心里明白,这是一场“鸿门宴”,但为了抗战大局,他没有丝毫畏惧,悄悄带上了一个叫马容标的战士,此人是有名的神枪手。高、张二人见杨国夫正义凛然,又有备而来,不由得打消了歪念头,最终同意接受改编。6月16日,整编大会如期举行,马耀南任支队司令员,杨国夫任副司令员。由于杨国夫担任过红军团长,又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作战问题实际上主要由他负责。

为了把我党抗日武装的大旗打出去,把我党坚持抗战的立场宣扬出去,同时掀起群众性抗日热潮,杨国夫决定先拿驻守临淄的顽军开刀。这股敌人经常滋扰我抗日军民,当地老百姓十分痛恨。由于临淄城墙坚固,地形复杂,硬攻恐难以奏效,他决定两手并用。战斗发起后,杨国夫一面命令部队对临淄实施三路围攻,一面向守军喊话,展开强大政治攻势。最终,守军一个分队长跑出来投诚,带领八路军从一处秘密隧道攻入城内。这一仗干净利落,歼敌余人,活捉顽军大队长陈瑞甫。

为了把这支抗日武装锻造成一支听党指挥、能打胜仗的人民军队,杨国夫还着力强化部队思想政治建设。他利用作战间隙开展政治整训,清除旧军队的不良习气,强化听党指挥的政治自觉,特别是对原“救国军”的一些实力派军官进行重点教育,让他们切实认清人民军队的性质和使命。为此,他举办了有名连队干部骨干参加的军政干部训练队,并亲任队长和政治委员。通过整训,部队素质和作风明显提高。年底,八路军山东纵队成立,杨国夫任第3支队副队长,兼任第9团团长。

◆抗战时期的杨国夫(前排中)与战友合影。

年5月,中共山东分局和山东纵队根据形势发展,指示第3支队将工作重心转移到章丘和齐河以东地区,着力打通清河区与冀鲁边区的联系,以发展壮大清河抗日根据地。杨国夫和支队长马耀南带领支队主力集结于邹平县西北的刘家井子一带,寻找战机。与此同时,驻守这一带的日军也嗅到了八路军的动向,于是调集大量日伪军于拂晓时包围了刘家井子。支队决定冲出包围圈,杨国夫具体指挥突围作战。日军从村北发起密集进攻,杨国夫命令支队唯一的迫击炮排向敌开炮,敌人的第一次进攻被打退。战至午后,日军集中山炮炸开村寨围墙,发起凶悍冲击。杨国夫一边要求大家沉住气,等鬼子到了近前再开枪,另一方面组织神枪手专打日军的指挥官。在他的精心组织下,八路军连续击退日军10多次冲击,毙伤日军余人。八路军冲出包围后,日军又派出重兵穷追不舍,支队主力一度被冲散,最后被合围于牛王庄。生死关头,杨国夫让支队长马耀南带领支队机关和警卫连突围,自己带少数部队留下掩护。遗憾的是,马耀南在转移时遭遇日军伏击,壮烈牺牲。杨国夫一向敬重马耀南,尽管两人一起共事仅一年时间,但结下了深厚的革命友谊。他沉痛地对大家说:“在革命的道路上总会有暂时的困难与挫折,但只要坚持斗争就一定会胜利。”

经历这场恶仗,第3支队遭到一定损失,但也经受住了战火考验。这场恶仗打开了清河平原抗战新局面,打出了我党领导的抗日武装的威风,也展示了杨国夫的组织指挥能力。不久,杨国夫被任命为第3支队司令员。为了进一步扩大抗日根据地,他和支队政委徐斌洲指挥部队渡过小清河,向鲁北挺进。日军和鲁北顽军大为恐慌,立即勾结起来对第3支队实施“围剿”。在东王文村战斗中,杨国夫为了掩护百姓再次受伤。他在回忆录中写道:“东王文村战斗是我军开辟小清河北的第一仗,打出了我军的威风,鼓舞了平原上的全体军民,扩大了我军在新区的政治影响,也更增强了部队和群众战胜日寇、赢得最后胜利的信心。”

年9月,第3支队改编为山东纵队第3旅,许世友任旅长,杨国夫任副旅长。他和许世友按照纵队指示,先后参加了保卫抗日根据地的反“扫荡”作战和开创黄河垦区根据地的作战行动,给日伪势力以沉重打击。在义和庄战斗中,他指挥部队毙伤顽军多人,缴获1余支枪和余匹战马,打通了清河区和冀鲁边区的联系。年2月,第3旅改编为清河军区,隶属山东军区,杨国夫任司令员。面对日军对我根据地的一次次进攻,他创造性地组织群众在村与村、乡与乡之间挖掘交通壕,通过改造地形粉碎了敌人的频繁进犯,并让日伪陷入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之中。这一经验作为平原地区军民携手抗日的创举,被推广到全国其他有着类似地形的敌后抗日根据地。

在抗日战争最为艰苦时期,杨国夫指挥部队连续粉碎日军的“扫荡”和“蚕食”,凸显了一名优秀指挥员的谋略和胆识。年是清河平原战斗最激烈的一年,他指挥部队先后拔掉日伪据点多个,并通过创造性的“翻边战术”粉碎了日军对根据地持续20余天的冬季“扫荡”,被山东军区通令嘉奖。在他的带领下,清河军区所属部队逐渐成长为善打硬仗和恶仗的山东八路军主力部队之一,并培养出不少后来功勋卓著的优秀将领。为适应抗日斗争形势的新需要,年1月,清河军区与冀鲁边区部队合并为渤海军区,依旧隶属山东军区,杨国夫仍担任司令员。其后,他指挥军区部队对日伪军发起局部反攻,歼灭敌人大量有生力量,进一步巩固壮大了抗日根据地。抗战胜利前夕,渤海军区部分主力部队改编为山东军区第7师,杨国夫兼任师长。

“绝不能让抗战中成长起来的部队坐以待毙。以后追查责任,由我承担!”

抗战胜利后,党中央根据“向北发展,向南防御”的战略方针,抽调山东八路军主力开赴东北,以粉碎蒋介石对山海关地区的进攻。杨国夫奉命率第7师刚刚抵达河北玉田地区,又接到急电,要求火速增援山海关。年11月3日,杨国夫带领全师3个团经过强行军抵达山海关,与守卫此地的冀热辽军区第19旅会合。杨国夫担任总指挥。次日,国民党军6万余人向山海关发起数轮猛烈攻击,但在杨国夫指挥下均被击退。保卫战异常激烈,一些阵地一度被敌人夺去。为打乱敌人的进攻节奏,杨国夫发挥我军夜战和近战特长,指挥1个团对敌实施夜间袭扰,并夺回一些丢失的阵地。面对数倍于己的强敌,他号召大家发挥不怕牺牲、排除万难的革命精神和英雄气概,坚决打退敌人。敌人凭借先进的美式装备,以优势兵力对我军实施前后夹击,山海关有遭敌合围之虞。危急关头,杨国夫连夜召开紧急会议,决定撤出阵地。他果断地说:“绝不能让抗战中成长起来的部队坐以待毙。以后追查责任,由我承担!”部队撤出后,向锦州方向转移。山海关保卫战意义重大,我军通过顽强阻击国民党军的进攻,打乱了蒋介石抢占东北的计划,掩护了向东北挺进的解放军和地方干部,也为上级调整作战部署赢得了时间。

◆杨国夫与渤海军分区战友合影。

随后,杨国夫带领第7师和第19旅挺进北满,执行平乱剿匪和创建根据地任务,先后消灭了盘踞在黑龙江省肇州、肇源、肇东三县的土匪武装,全部解放哈西地区。年1月,东北人民自治军改称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7师,杨国夫任师长兼政治委员。3月下旬,东北民主联军总部(简称“东总”)决定发起解放长春战役。杨国夫指挥部队夺取长春西郊机场,阻断敌人的空中增援通道,接着向市区发起猛攻。凭借多年作战经验,他把攻城部队分成若干单元,按照“小群多路”战术与守军展开巷战。在攻打设防坚固的敌伪中央银行大厦时,他命令炮兵对大楼实施直射,吓得守军四处逃窜,最后被全歼。

长春刚获解放,杨国夫又接到命令率部参加四平保卫战。他顾不上片刻歇息,立即率部星夜南下,一边指挥部队开进,一边进行动员部署。4月25日,国民党军新编第38师集中炮火猛轰我军四平阵地,工事和掩体几乎被悉数炸毁,但杨国夫率领战士们坚守阵地,连续打退敌人5次进攻。为了疲劳和迷惑敌人,他又在夜间组织两个团对敌阵地实施袭击。敌人在增援部队到来后,开始在空军配合下重新发起攻击。战斗异常激烈,阵地数度易守。为防止敌人切断退路,根据总部命令,杨国夫指挥部队撤出四平。

10月,第7师与挺进东北的新四军第7旅合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6纵队,杨国夫任副司令员。此时,蒋介石再次派重兵进攻南满地区。东总决定采取“南打北拉,北打南拉”的作战方针,发起三下江南四保临江战役,杨国夫参与指挥了作战全过程。这次战役削弱了国民党军队的机动力量,粉碎了蒋介石独占东北的战略企图,进一步巩固了我东北根据地。

年1月,东北民主联军改称东北人民解放军,杨国夫仍担任第6纵队副司令员。其后,我东北部队开展了历时数月的新式整军和军事大练兵活动,为随后开展全国性战略决战打下牢固基础。9月12日,辽沈战役打响,杨国夫率部协同兄弟部队佯攻长春,掩护战役主力机动作战。在我军强大的攻击下,锦州和长春先后解放。杨国夫又参与指挥所属部队转战辽西,一举歼灭廖耀湘兵团,受到东总的通令嘉奖。

东北全境解放后,第6纵队按照全军统一序列改称中国人民解放军第43军,杨国夫任副军长。经过短暂休整,他随所属部队由辽西出发,经过急行军抵达河北蓟县集结,随后参与了国共之间的另一次战略决战——平津战役。三大战役结束后,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有生力量被基本消灭,人民解放战争的全国性胜利已是指日可待。遵照党中央“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指示,杨国夫所属部队组成南下先遣兵团,穿越河北、河南,渡过淮河,挺进大别山,以秋风扫落叶之势消灭了长江以北地区的国民党军,为我百万雄师打过长江、推翻蒋家王朝、解放全中国创造了致胜条件。

“只要学习革命前辈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一切困难都会克服掉的。”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前后,杨国夫担任江西省军区副司令员。根据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指示,全国各地开展剿匪工作,着力肃清一切危害人民的土匪、恶霸、特务和其他反革命分子。杨国夫具体负责江西省内的剿匪任务,他遵照中央制定的“军事打击、政治瓦解、发动群众三者相结合”的方针,指挥军区部队和地方武装进行剿匪作战,共歼匪3.7万余人,改编各类武装余人。其中,全歼以国民党“江西豫章山区绥靖司令部”中将司令官黄镇中为首的土匪武装,受到中共华中局和华中军区的通令嘉奖。

◆毛泽东与杨国夫(左一)。

抗美援朝时期,杨国夫根据中南军区指示和江西军区统一部署,深入开展军政大练兵运动,并圆满完成了两次较大规模的扩兵工作。年4月,杨国夫调任中南军区第一文化速成学校第一副校长,其后又出任校长,并在这个位置上一干就是5年多。作为身经百战的老将,他深知文化教育对提高我军指挥员整体素养的重要意义。为此,他充分发挥战争年代英勇顽强、敢打硬仗的战斗精神,全身心投入到办学工作之中。针对办校条件差的情况,他带领师生发扬自力更生精神,自己动手修建校舍、绿化校园,使得学校各方面初具规模。鉴于学员文化程度普遍偏低,他十分注重探索和改进教学方法,一手抓教学质量,一手抓思想教育;既重视理论教学,又强化演习演练,最终让学员在较短时间内成长为有文化、守纪律、强党性的军政兼优人才。

年8月,杨国夫改任济南军区副司令员。在分管民兵工作和后勤工作中,他反对官僚主义,注重密切联系群众,力争掌握第一手情况,并通过调查研究来解决实际问题。为了改进工作作风并加强基层建设,军区选调一批军官下放锻炼。在欢送大会上,他语重心长地说:“到下边去,一定会遇到许多困难,但这比起革命战争年代所遇到的困难是微不足道的。遇到困难时只要学习革命前辈那种一往无前的精神,一切困难都会克服掉的。”他的话给了大家很大鼓励。

为了响应党中央和中央军委提出的“大办民兵师”的号召,杨国夫以军人的一贯作风,雷厉风行地开展部署工作。他专门到长岛县主持召开民兵工作现场会,要求各级党委把国防教育和民兵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把民兵训练和发展生产有机结合起来。年4月,杨国夫作为山东省民兵代表团团长,率团赴京参加全国民兵代表会议,汇报了山东省的民兵建设情况。其后,他又遵照毛泽东关于“民兵工作要做到组织落实、政治落实、军事落实”的指示,一手抓部队,一手抓民兵,使山东省的民兵建设得到了很大加强。在全军部队大比武期间,他采取得力措施,在民兵中大抓群众性练兵活动,训练质量进一步提高。年6月,济南军区部队为中央领导作汇报表演,受到毛泽东、刘少奇、周恩来等中央领导人的赞扬。

“文化大革命”期间,杨国夫受到林彪一伙的诬陷迫害,遭到数十次批斗。但他固守原则,坚持斗争,始终保持了一名共产党员的铮铮气节。年经国务院任命,杨国夫兼任黄海渤海区渔业生产指挥部总指挥,后又兼任山东省海上安全指挥部总指挥,为发展我国渔业生产、保卫海疆安全、捍卫海洋权益作出了重要贡献。年8月,他根据组织安排退居二线并出任济南军区顾问。晚年的杨国夫,一面继续为党的事业贡献余热,一面忍着病痛撰写革命回忆录。年2月4日,杨国夫因病医治无效在京去世,享年77岁。年10月,其回忆录《战斗在清河平原》出版发行,算是对将军英灵的一种告慰。

本文为《党史博采》原创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侵权必究维权支持:河北冀能律师事务所

1
查看完整版本: 开国中将,由团长降为连长毫无怨言,山海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