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海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艺是网拍三月月拍掇菁重要古玩艺术专场
TUhjnbcbe - 2025/2/3 13:21:00

中国第一次出现收藏热的时候,宋人赵希鹄在《洞天清禄》里写道:

“人生一世间,如白驹过隙,而风雨忧愁,辄居三分之二,其间得闲者才一分耳。况知之而能享用者,又百之一二;于百一之中,又多以声色为受用。殊不知吾辈自有乐地,悦目初不在色,盈耳殊不在声。”

如何抛开生活的“声色犬马”,以闲适的心情去耕耘感兴趣的一块乐土,对任何人来说,都是一门长久的功课。

怡情亦致知,得物而归真。

古玩,正通过一件件具体的东西,来传达自己的文化内涵,强调文化符号。它们游走在时光中,默不作声地叙述着历史。莫辜负藏匿其中的瑰丽和深情,让我们怀着遐思,去倾听那一段段悠长的故事。

青花入瓷永不凋谢

清代雍乾之际,皇室对永宣窑器的推崇致使摹古之风盛行,御窑厂承命竭力摹制。其中天球瓶作为经典的永宣器类得到广泛的摹制和创新。

乾隆时期对天球瓶的摹制,延续烧制雍正时期的品种,存世实物较多,文献上亦见多处档案记载,如《造办处各活记清档》记录乾隆三年六月二十五日奉旨烧制一大批摹古瓷器其中就有“宣窑放大天球瓶一件”、“宣窑放大青龙天球瓶一件”之名目。

◤清乾隆·青花缠枝莲纹大天球瓶

腹径:37cm高:55cm

来源:北京保利年春拍,Lot

本品器形恢宏饱满,线条优雅流畅,通体描绘缠枝莲纹,自上而下分三个层次,密而不乱。青花发色浓重妍丽,点涂一法运用极为娴熟有致,处处流露浓厚的雍正时期遗风。本品年代距雍正一朝不远,其肩部绘一周巴洛克风格的卷草纹是为雍乾之交特有纹饰,雍正同类天球瓶亦见此纹饰之运用。

虽无年款,以其品格之高超当为御窑厂所出无疑。考雍乾二朝清宫档案记载,雍乾二帝为求与古暗合常常指示所仿瓷器不具年款,本品即为此摹古风潮下的例证。尺寸方面也是非常符合当时内府要求,宣德天球瓶一般高为45厘米,而本品高则近55厘米,正合“宣窑放大天球瓶”的记载。

雍乾御窑厂摹古所制之青花天球瓶为旷世重器,署款者居多,而无款者至为稀少,殊为珍贵。

鼎彝之器案上繁花

此炉取先秦青铜鼎之样式,盘口束颈,鼓腹圜底,下承三蹄足,两侧饰冲天朝冠耳。胎质坚实,周身以黄地粉彩装饰。

◤清·“大清乾隆年製”款粉彩花卉纹兽足炉

通径:39cm高:46.5cm

来源:纽约邦瀚斯

口沿外绘回纹,颈部绘如意云头纹一周,外壁绘缠枝莲纹及八宝纹。观整器装饰,黄地娇丽,粉彩色彩华美,渐变自然,线条流畅,构图繁密。

佛教八宝为法螺、法轮、宝伞、白盖、莲花、宝瓶、金鱼、盘肠八种吉祥物,常与莲花合用于瓷器装饰上,象征吉祥如意。此类炉常作佛前五供,置于最中间,体量巨大,端庄雄壮,制作考究。

乾隆粉彩瓷之美集中体现在纹饰上,以宫廷审美为着眼点,提炼出经典素材数十种,完美展现其自由潇洒之韵致。

钧瓷之美美在窑变

本品微敛口,弧腹,圈足。器型小巧规整,胎体结实,施天蓝色釉,釉层凝练匀凈,厚润乳浊,如雨后初霁,幽雅清心。口沿呈酱黄色,底釉鲜亮紧实,其开片密布,有玫瑰紫斑,蓝色与紫色自然天成,流光溢彩,分外妖娆。其釉自上而下垂流至足际处无釉,露土色胎,古韵盎然。

◤元·钧窑挂红斑泡泡盏

直径:8.5cm高:4.5cm

钧窑瓷器是我国历史上的名窑奇珍,而钧瓷之美,则美在“窑变”。

钧窑的制瓷工匠以铜、铁的氧化物为着色剂,使青瓷釉色上泛出海棠红、玫瑰紫之类的色彩,成瓷后的釉面往往蓝、红、紫、白诸色交织,形成“雨过天晴泛红霞,夕阳紫翠忽成岚”的意境,这种现象称之为“窑变”。窑变技术的运用,使钧窑产品的釉色最终形成各种神奇的意境图画,给人一种既深沉又柔和瑰丽的愉悦感。

钧瓷独特的“窑变”特征,打破了单色釉一统天下的局面,也为后世红釉陶瓷的发展奠定了基础。钧瓷绚烂奇妙之色彩乃烧制中自然形成,釉色灵活、变化微妙,因而世上绝无相同之两件钧瓷,故有“钧瓷无对,窑变无双”、“纵有家财万贯,不如钧瓷一片”之说。

本品制作规整,釉质细腻温润,釉色绚丽多彩,斑块变化万千,当为同时期钧窑佳品,传世少见,实为可贵。

童子禅意返璞归真

◤清·玉雕童子图如意

长:42cm宽:10.5cm

来源:巴黎佳士得

“如意”于印度梵语中称“阿娜律”,部分用作佛具,柄端作心形,用竹、骨、铜、玉制作。法师讲经时,常手持如意一柄,记经文于上,以备遗忘。

“如意”作为吉祥之物,它在民间及宫廷中都有广泛的使用,常人远行前,家人或友人会送上如意,以表良好祝愿。

此柄如意以整块玉料雕琢而成,质地光润。所雕如意呈瑞芝状,如意手和曲柄皆雕刻婴戏图。

明清时期,吉祥图案十分流行,所谓“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此如意上的吉祥图案即是这种现象的反映。本品做工极为考究,线条洗练顺畅,为清代玉雕精品之作。

一群群童子,或有开怀之乐,或展生动之韵,或具写实之风,或憨态可掬,或活泼好动,不仅样子惹人怜爱,寓意也吉祥美好。

寿星与鹿福禄双全

◤清·玉雕捧鹿寿星像

宽:6.3cm高:21.5cm

来源:巴黎佳士得,根斯伯格家族珍藏

鹿,在古代被有着瑞祥之意,不仅与“禄”谐音,更有着“路路顺利”的寓意。

本品取整块优质玉料雕琢而成,玉质温润细腻,打磨圆滑。仙翁头顶隆突,面庞圆阔,慈眉善目。身着广袖长袍,衣纹流畅自然。一手持灵芝,一手捧鹿,予人以慈祥可掬之感。

刀法干练娴熟,集圆雕、浮雕、阴刻等多种雕刻技法,展现了清代高超的玉雕技艺。

流风回雪瓶若天人

包袱瓶,又叫布袋瓶,始烧于清朝康熙年间,“包袱”与“包福”谐音,寓意幸福吉祥。

其器形一般是在瓶身上饰一凸雕的包袱巾或者束带。就像是在瓷器上“打”了一个大蝴蝶结,显得体态柔美,华容婀娜,构思奇特,精美娇艳,令人难忘。

◤清·“乾隆年製”款灵猴献寿包袱瓶

宽:12cm高:13cm

来源:旧金山邦瀚斯,.8.30,Lot

此件清乾隆「清·“乾隆年製”款灵猴献寿包袱瓶」,玲珑小巧,尊身线条流畅,紧贴外壁以堆塑法塑出群猴献寿。其中小猴子或攀爬,或站立,活泼嬉戏,栩栩如生。

越是小型制,越是难度高。把玩于手的小物,每一处细节即使肉眼难见,手一触便可知。

此小巧之尊,线条流畅,更是转折之间,弧度多一分少一分都觉有违和感,想必是花尽了瓷工之心思,试验了无数种样式,方有此曼妙可人之品。

应身度世无量光明

清代的铜鎏金佛、菩萨像较多,但一般为坐像,如本件之无量寿佛立像题材甚是少见。

◤清乾隆·铜鎏金无量寿佛

宽:8.3cm带座高:16.2cm

此尊立像无量寿佛,佛像宽额丰颐,眼睑微垂,高鼻薄唇,面容和熙。头戴宝冠,头顶束高发髻,装饰华美。胸前及腰间饰连珠式璎珞,手足处有钏镯装饰,上身披帛,下着裙裳,裙纹流畅,如行云流水。

整尊佛像比例权衡合度,手、脚等细部极具写实性,纹饰细腻,鎏金厚泽,为清代铜鎏金佛像不可多得的佳作。

漆金观音虔诚之美

此尊观音像为木胎漆金,造型端庄大方,面相丰满,五官唯美慈祥,彰显中原佛陀妙相梵容之态。

◤元·木胎漆金观音像

宽:24cm高:35.5cm

其衣纹披肩,褶纹清晰而流畅,宽额丰颐,面容沉静,神态安逸;肩搭披帛,绕臂下垂,胸前饰项链、璎珞,下着长裙,富有质感。雕刻技法高超,不落俗套。

在佛教雕塑中,菩萨多以古代印度和中国的贵族的服饰装扮,显得格外华丽而优雅。本品做工精湛,装饰考究,乃木胎漆金佛像之佳作。

1
查看完整版本: 艺是网拍三月月拍掇菁重要古玩艺术专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