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海棠

首页 » 常识 » 预防 » 全宋诗71读后
TUhjnbcbe - 2022/3/6 19:30:00
?

《全宋诗》第七十一册,32卷,正文页,50.6万字,收作者人。仅陆文圭有诗6卷,其余都是三卷以下,另有《郊庙朝会歌辞》,仅阅一卷有余,余则略过。

陆文圭,6卷,一卷五律,挽诗十八九,纯粹是工具。有些诗句也挺有意思,比如:

豪家香阁暖生春,人乳蒸豚蜡代薪。

穷人想象富裕的生活,总是受制于想象力,有限得很。等我有钱了,或者要是我当了皇帝,是经常的玩笑话题。传说的,有人说,等我有钱了,每次要喝两碗豆腐脑!虽是玩笑话,却能见出一般情形。豆腐脑一次喝两碗,已经是脑洞大开了,毕竟是翻了一番!骤富不知新受用,家贫难改旧家风。至于说当了皇帝,拾粪的家伙一定要用金子做!很自然地想到金子,但是依然要去拾粪!哈哈,多么朴素!即便是所谓神仙境界,也不过是人类对于富贵的极端想象,也不外乎金殿玉宫之类,总之不出金银珠宝的范围,实则也就是从财富的多寡上展开想象。

陆文圭的想象,还是要算见过世面的。富豪之家,冬暖如春。就如今天,一般都说北方的冬天家家都有暖气,南方却冻得要死。其实北方人也不家家都有暖气,尤其广大的农村,很多人是靠扛。很多地方,烧煤取暖被禁止,还怎么温暖如春呢?真正冬暖如春是坐在高楼大厦里天天近乎歇斯底里*咒发誓般地说要为人民服务的那些官吏老爷们。用人乳蒸猪肉,确实有点想象力,得之于传闻吧?今天,那些富豪专享人乳的传闻早已见司空见惯,看来是有传统的,好像现在是大大地发展了,不仅仅是享受人乳,还享受乳源。

以蜡代薪烧火做饭,在古代确乎是奢侈之极的。因为阅读《全宋诗》的关系,对于中国古代照明的问题有些好奇。大致有三种主要方式吧:高级的是蜡烛,其次是植物油,再次就是燃烧植物如松明子之类。植物油应该比较大众的材料,但是也是要达到某种生活水平以上吧?而且使用的时间大多限于祭祀之时,至少底层百姓是如此。即便是士大夫阶层,好像也有用松明的。作为工业品的蜡烛之类,绝对不大可能进入寻常百姓家,何况以之为薪!寇准当宰相的时候,仅仅是用蜡烛的时候,数量过多,时间过长,通宵夜宴,就被同时代的人视为豪奢,可见其消费本身,也是一种身份和财富的象征。本来呢,古人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用到照明的时候很少,消耗可能也有限。记得看过一本美国小说《嘉莉妹妹》,一百多年前,一个销售员养的外宅,使用的照明用具是煤气灯,烧饭已经使用煤气了,到中国完全普及,已经是一百多年了。早几年还有人说过,即便是现在,中国的百姓生活水准,要落后美国五十年。但是贵族官僚却是大大地不然,据说要领先美国同类五十年甚至百年以上,也算是为国争光吧。

安知死不如生乐?但恨才难与命争。

记得五四时期的作家们专门讨论过所谓人死观,说中国人相对来说对人生观还是有所意见的,虽然儒家的说教占了绝大部分,但是总体还是探讨的比较深入。但是人死观就没有充分地探索,也不是说完全没有,释道两家总是或多或少地要触及这个话题。这句诗有点意思。现在据说连科学也在讨论死后种种,可见人死观之受重视了。有生必有死,固然要面对生,自然也要面对死,任何人都无法逃避。《菜根谭》里说过这么一句话:富贵的一世宠荣,到死时反增一个“恋”字,如负重担;贫贱的一世清苦,到死时反脱了一个“厌”字,如释重枷。这倒是说穷人的便宜处,虽然绝少有人就此卖乖。只是,贫穷,未必厌世,好死不如赖活嘛;富贵,也未必恋,厌世者富贵之人所在多有,就如目今坠楼而亡几乎成了某种身份的象征,达不到一定的级别都不好意思坠楼了。有多少富贵人家,遁入空门;有多少豪门子弟,一去不返。其实也是复述晏子的观点,他说,人之有死,是多么好的一件事情!恶魔终于走到尽头,世间得以喘息;好人呢,也终于能够歇下仔肩,长此休息了。

《丘庄多稼楼二首》:

万亩耕耘一岁勤,可曾一饱慰农人?

催租令急如风火,输入官仓化腐尘。

中国号称数千年文明,实则只是农耕社会。社会财富有限,基本上都是来自田野。而统治者的欲壑难填,所以最苦的是农民。几千年没有任何改观,即便今日,似乎进入了工业文明时代,但是农民的状况没有丝毫的改变。他们没有国民待遇,生无所恃,老无所养,依旧是自生自灭的状态,也就没有任何的人格与尊严,永远只是被盘剥和压榨的对象。以前的租赋,现在统一称为税。其实税收的根子还是在工农,除此之外的所谓纳税人都不过上交的二手税而已。一个社会的根本结构就是二元,创造财富的,分配财富的。通俗地说,就是做蛋糕的和分蛋糕的。创造财富的只有工农,但是他们没有财产分配权,所以能够分到的永远只是一点点,少得可怜的一点点,勉强维持生活。主要是要他们创造财富,仅仅是这个理由,才勉强给他们分一杯羹。从来就没有什么*治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别,唯一的差别就是分配制度,仅此而已。农民耕种所有的土地,创造大量的财富,可曾一饱慰农人!一旦时局紧张,饿死的都是农民!没有权力,就没有权利,枪杆子里面固然出*权,*权出财富,没有财富,*权毫无意义。

陈纪,26首,七律18首,均不俗,《甲辰元日》:

屋角难声一岁分,起搔吟鬓惜芳辰。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私草木春。

柏叶又倾新岁酒,梅花同是隔年人。

东风着物能多少,写入清诗句句新。

东风有情,岁月无赖,千古不变的感慨。

徐瑞,颇以理入诗,亦甚有理:

无以小害大,当期实胜名。

人事宜藏拙,天工亦恶盈。

其论诗云:

理到辞须达,神超韵自清。

诗道贵和平,由来写性情。

虽然说来简单,却也颠扑不破。天下之理,大抵如是。

无名氏一首《题峻极中院法堂壁》:

一团茅草乱蓬蓬,蓦地烧天蓦地空。

争似满炉煨榾柮,漫腾腾地暖烘烘。

让我想起儿时故事来。这里说的是两种燃料,两种柴火,故乡称之为软柴,硬柴。软柴火,就是稻草,麦草,和这里的茅草类似。硬柴火就是木柴,树枝树干树根之类,也叫劈柴。榾柮,就是树根,故乡叫树蔸子。儿时经司烧火之职。烧火,就是烧柴火做饭的意思,一般包括烧火和炒菜做饭,也单指烧火,就是在灶下专门负责烧火,另有人炒菜煮饭。我做的多是后一种。烧火,最讨厌的就是稻草,其次是麦草。人不能起身,拿着火钳夹着草把,在灶里燃烧,时时要添送。火候掌握不好,掌厨的会说,尤其有客的时候,厨子是请来的,要求高,脾气大,动不动发火,比灶里的火还大。而且烟尘大,烧一顿饭,满身灰尘。夏天的时候,满身大汗。所以我每次煮完饭,要到池塘一顿猛洗。稍一不小心,或者起个身,柴火掉出来,容易造成火灾。劈柴最好,把火架好,一时半会不用盯着,火候也稳当,不至于受到斥责。

这首诗,非常形象地写出烧柴火的体认,让我感到亲切。古今一致,几千年没什么长进。燃料的变化,也反映出社会的变化,直到现在,在农村地区,农民的燃料依然是柴火,除了不让烧的地方。所以近代的所谓“挨打”,也是自然。关键是不长进,还不服气,更不要说谦虚了。

年2月22日于武汉

?

附录《全宋诗71》摘句

宅中居正,含章抱质。

阳和启蛰,品物皆春。

水月光中,梅花弄影。

水墨淡淡,烟雨濛濛。

溪抱前山,人倚孤蓬。

闲来忧岁事,老去惜年华。

斥鷃伏卑枝,寄声谢寥廓。

云飞江外去,花落入城来。

春山多胜事,赏玩夜忘归。

立义以居敬,存诚以去伪。

轻兵戒深入,险寇勿穷追。

君子法天运,小人昧时机。

树影池摇曲,泉声石碍迟。

竹深留客处,荷静纳凉时。

达士乐夷旷,俗子尚矜持。

是非定百世,成败止一时。

愚者恬其愚,智者役于智。

年争飞鸟急,云共此生浮。

对酒愁先醉,看花老却羞。

世事桑田水,人生薤露秋。

殃庆有所积,祸福皆自求。

哀哉随阳雁,只为稻粱谋。

将貂续狗尾,以冠加沐猴。

儒视吏不屑,吏嫉儒为仇。

俗儒不知变,譊譊孔与周。

风刀削林杪,云带束山腰。

流光不相待,白首泪潸然。

清游磐石坐,酒醒落花眠。

嗟尔不群志,全身良独难。

悟空诸念寂,传佛一灯寒。

动以古为法,事皆人所难。

荣枯数前定,出处身两难。

逢桥须下马,过渡莫争船。

扫空方是道,下语已非禅。

地僻红尘静,心闲白日长。

今古事无尽,乾坤梦正长。

行役山川苦,归兴桑麻长。

不成千古事,空费一生心。

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

后生欺旧辈,俗吏笑高人。

风云千里志,露电百年身。

兰艾既同焚,孰别臭与馨?

门当车马道,帘隔利名尘。

明时无弃士,晚节少全人。

清福人间少,红尘山外深。

心清闻妙香,宴坐旃檀林。

有志皆腾逸,非才独隐沦。

云生坐处石,佛见定时心。

寒溪上下碧,水鸟去来轻。

穷达本无心,安于易与命。

瘦因诗思苦,贫为利心轻。

理到辞须达,神超韵自清。

人事宜藏拙,天工亦恶盈。

诗道贵和平,由来写性情。

无以小害大,当期实胜名。

老兼秋共至,衰与病相仍。

流水年年恨,春风岁岁生。

人稀忘屋小,地净觉凉生。

石压笋斜出,崖悬花倒生。

临下必以庄,事上必以诚。

举酒坐太息,岁月空峥嵘。

变灭不须臾,焉能保其终?

天地遗民老,山河霸业空。

触事机难审,临危计易穷。

苦吟愁作祟,多病药无功。

醉袂拂开云影,钓丝牵动潭光。

世眼看朱成碧,人情覆雨翻云。

宇宙千年遗事,江山几段闲情。

衔得梧桐一叶,中含无限秋风。

鸟随牛后窥秧谷,蝶趁蜂来恋菜花。

清晓蛙声引啼鴂,夕阳牛背立归鸦。

文章*事本一贯,道在从教俗论哗。

一声梦觉晓莺啼,帘筛半枕梨花月。

吴王国破歌声绝,*火青荧生碧血。

草青随意牛羊卧,门静无人燕雀多。

门因好客时时扫,窗为看山面面开。

罗袖翩翩香气满,绿阴冉冉鸟声微。

秧水平畴蛙阁阁,菜花满稜蝶飞飞。

本是潇湘一钓客,自东自西自南北。

见事略同因抚掌,忧时不语共攒眉。

旧时麾下谁相问?半去封侯半不归。

把酒看花贫亦乐,携琴对竹静相宜。

葫芦酒尽兴未尽,坐看春山春尽时。

人生出处难豫期,浮云变化无穷已。

天愁地黑声啾啾,鞍下髑髅相对泣。

髑髅无语满眼泥,曾见吴王歌舞时。

梦觉*粱只一炊,人生适意不多时。

天既生才宜用世,士多有志不逢时。

荷叶浦寒烟漠漠,芦花洲晚雨疏疏。

畏死固知非达士,轻生断亦是狂夫。

旧友凋零浑似梦,新春萧索亦如秋。

行天雁向寒烟没,倚槛人将清泪流。

一笑浮华易盈歇,白云常在水长流。

江天漠漠水悠悠,望断春风燕子楼。

呜呜寒角动城头,吹起千年故国愁。

十年弓剑为谁苦?万里山河不自由。

(咏项羽)

一声横笛碧天暮,诗在苍波芦荻洲。

阴晴气候惟供睡,今古乾坤只载愁。

危楼花落繁华尽,总付春风舞柳条。

紫苔满地愁古春,东风吹得乾坤老。

俯仰随人似桔槔,功名落落倦英豪。

太行千里连芳草,独酌一杯天地小。

醉卧花间人不知,*莺啼破春山晓。

分得鱼虾归野市,满江鸥鹭夕阳闲。

浅水短芜调马地,淡云微雨养花天。

寒入关榆霜满天,铁衣马上枕戈眠。

两脚行来铁石坚,相逢去住总随缘。

柳侯种柳柳江边,岁岁春风岁岁妍。

年来是事消磨尽,只有青山好静看。

人物于今叹渺然,孤坟宿草已生烟。

时事浮云苍狗变,机心沧海白鸥闲。

意定忽如千古上,欲寻已堕渺茫间。

一年天与四时景,百岁人无半日闲。

早年厌俗不免俗,老去求闲未遂闲。

半村飞雨断烟湿,一径落花流水香。

城头钟断漏初长,布被寒生一夜霜。

啼月杜鹃喉舌冷,宿花蝴蝶梦*香。

鸦趁犁翻争啄食,蜂粘絮落苦贪香。

倦游归隐白云乡,芳草庭闲昼日长。

前朝旧事过如梦,不抵清秋一夜长。

东风自动秋千索,不见海棠花下人。

万叠好峰侵碧落,一条流水隔红尘。

一夜冷香清入梦,野梅千树月明村。

莺啼杨柳金歌舞,蝶宿梨花雪梦*。

病去情怀逢酒恶,困来天气与茶亲。

半壶浊酒陶陶醉,便是羲皇以上人。

催租令急如风火,输入官仓化腐尘。

江山有恨英雄老,天地无私草木春。

穷通寿夭俱莫问,盖世英雄一窖尘。

万亩耕耘一岁勤,可曾一饱慰农人?

与谁共住只明月,所可论交惟此君。

相知自谓乐莫乐,一见不如闻所闻。

已是半生走风雨,但持一笑信乾坤。

拙直自知趋世远,疏愚赢得住山深。

自出洞来无敌手,得饶人处且饶人。

跋扈骄矜势纠纷,兵威不戢定将焚。

*花菜圃午风软,绿水秧畦春野平。

空山无人境寂寂,萧斋如水风冥冥。

落日残霞岛屿明,淡烟衰草古今情。

一川水满源头活,半夜天高月色明。

昼永人闲啼鸟静,花飞无语春冥冥。

高空有月千门闭,大道无人独自行。

偶脱乱离真已幸,更添憔悴亦休惊。

岁晚梅花和我老,愁来竹叶向谁倾?

时人近日多轻士,造物从来亦忌名。

风定落花深一寸,日高啼鸟度千声。

记取东湖风雪夜,青荧一点隔林灯。

只有青山无世态,与君一见若平生。

安知死不如生乐?但恨才难与命争。

几点飞花芳径雨,一双新燕荻帘风。

照天不夜梨花月,落地无声柳絮风。

(雪)

云连吴楚江山秀,水接沧溟海日红。

安得相携登岱岳,天门夜看海涛红。

霸业销沈烟树浓,吴王台殿梵王宫。

中酒落花飞絮乱,晓莺啼破梦匆匆。

茫茫宇宙今古同,天时人事安有终?

男儿未死身难量,豪杰虽贫气未穷。

时向滩头歌月白,真高格,浮名浮利谁拘得?

只把孤舟为屋宅,无宽窄,幕天席地人难测。

事往孰非梦?

妙处可悟不可传。

莫重所闻轻所见。

百伪不如仗一诚。

丁卯

1
查看完整版本: 全宋诗71读后